伊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夜读薛家湾记忆中准格尔旗发布
TUhjnbcbe - 2024/12/25 17:32: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o2vss1m/

商业楼。是九十年代初薛家湾地区的商业地标。这座淡粉色圆柱形的三层建筑,既是消费中心,也是交通中心。年元月1日,彩旗猎猎的商业楼开业。操着各地方言的人群汇成熙熙攘攘的人流,让这座未来工业重镇充满着热闹繁华的市井气息。借助国营背景支撑,一度成为购物者的天堂,承载起无数人的回忆。没有在此买过衣服鞋袜,或者不知道商业楼这个名字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薛家湾人。流行音乐像狂风暴雨从外向内席卷而来。新白娘子传奇、水手、星星点灯、梅花三弄主题旋律响彻街头巷尾,掩盖了偶尔从小酒馆传来的“不唱三声唱两声,叫人家笑话咱没出过个门”的山曲之音。华灯初上,沿街录像馆里不时传出港台动作片的武打声,吸引着年轻一代的脚步。

夜幕降临,沿河畔工地上金属与金属的碰撞声,挖基打桩声,指挥哨子声,机器轰鸣声,各种声音交织穿插,构成一曲雄浑激越的建设交响曲。灯火辉煌的小城处处昭示着繁华的气息。

三轮摩的,曾经是薛家湾人的主要出行工具。从商业楼沿银河供销大楼方向(现在的兴源街)行进,泥水混杂的道路两边,隔三差五摆放着绿底桌布的台球案,台球是九十年代初期薛家湾人主要的娱乐方式。就像鄂尔多斯酒业集团老总当年推车卖货一样,金山批发、赵其批发、王娥烟酒批发等无数创业者在这里挖掘出商圈第一桶金。曾经有包台球案的外地商人,一个月挣得三万元。按货币等值算相当于现在的三百万元。矿区宾馆、粮贸饭店等一批餐饮住宿企业成为那个年代薛家湾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的窗口。

从孤村小社第一次闯进这座泥土味十足的小城,处处充满新鲜与好奇。心情紧张又兴奋。来来往往的人流,花花绿绿的世界。犹如走进儿时梦中的天堂。走了十几年的山路,头一次见拉着汽笛的火车在铁轨上奔跑,看得人心潮澎湃:啊,原来火车是这个样子呀!如今的兴源街,二十多年前便是繁华的商业地段。当时的环境虽然脏乱差,但挡不住消费的人群。大圐圙市场内,雪糕冰棍源源不断批销而出。白色纸上朵朵绿色雪花,一支五毛钱的伊利奶油雪糕陪着一代人度过了清凉一夏。初逛薛家湾,第一次见识了方便面是个什么东东。对比印刷精美包装袋,里面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块喷香的肉块。这大概和后来人们说的老婆饼中没老婆,鱼香肉丝没有鱼如出一辙吧!干嚼一口,嘎巴脆,一股油饵气。那时,薛家湾人喝的啤酒品牌多为内蒙古产的塞北星,宣化、钟楼占比少。后期金川、雪鹿陆续挺进。打工者吆五喝六喜欢豪情纵饮的是呼白、包头的长脖颈二锅头,而大窑嘉宾,健力宝是当仁不让的饮料主选。茶余饭后,人们嘴里叼的香烟多为2-4元的小熊猫、石林、红梅、大青山、特钢、桂花香烟。小帐蓬如朵朵白云漂浮在满是灰尘的土街两边,小桌子上,或盘或碗里劲道爽滑的巴盟面皮,刺激着你的味蕾。冬季时分,当年书本上没有见过,金黄的桔子第一次成堆出现在你面前。咬一瓣酸甜可口,新鲜感油然而生。那个火红的年代,商业楼前的驴肉碗托,让人能咀嚼出生活的酸甜苦辣,品味人生的悲欢离合。

老准煤人依稀记得村中城那座晃晃悠悠的木板吊桥。数不清的脚印在它表面留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桥在草木春荣冬衰中屹立,在大自然的风霜雨雪里沐浴,任乌兰苏木图河水涨涨落落。见证着准煤发展的风雨沧桑。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直至腾飞桥、昭君桥的落成宣告使命的完成。

在薛家湾,煤田与地方是两个相互依存又独立的世界。以腾飞桥、昭君桥为界,一条名叫乌兰苏木图的小沟将央企与地方隔离而开。过去的薛家湾是个大河槽圪卜。建设者们移山填河,造出3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在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论证会上,准旗政府矿区办事处一名科长大胆发言,据理力争,从3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中,为地方争取到了0.66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为后来的大开发大建设新城提供了先决条件。

(年的薛家湾汽车站)

我们三宝窑子村距薛家湾仅十来公里的路程。但在九十年代初,薛魏线未修之前,高高的二探梁,使大山村与小都市阻隔而断。最近的路线是从点代沟绕行张家圪旦而去。中间的十来里路。要么骑车要么步履。当年的张家圪旦有学校、供销社、粮站,大队,有许多煤田的下属一线单位,矿区征地户们建设的新居鳞次栉比。繁花程度相当于薛家湾的城中城。

从张家圪旦沿矿区2号公路前往商业楼,坐车也就十来分钟的事。其中的龙王沟1号大桥(2号大桥位于唐公塔集装站西)是必经地。龙王沟1号桥是准旗客运货运北上南下的重要交通枢纽。直至二十年后,开源桥、准格尔大桥的陆续兴建才分流了部分车流。三十年风霜雨雪中巍然屹立的龙王桥如今依旧是准能职工上下班出行的要道。

(龙王沟一号大桥摄影:赵刚)

老薛家湾人依稀记得,当年就近从河南湾过商业楼,必须走水利局门前的U型河槽,两边是或长或陡的水泥坡,中间是宽阔的河条。平时,行人踩着石头小心翼翼过河。遇上雨天山洪暴发只能望河兴叹。后期,开源桥的飞架使天堑变通途。再后来,豁然矗立的准格尔大桥,周家湾大桥,打通塔哈拉河上的“咽喉”,跨河越堑、使城区道路形成网格。而正在建设的乌兰大桥将使薛家湾人的出行进一步便捷畅通。

薛家湾过去有被称为煤城。在以汽运为主的年代,往来的运煤车如九曲黄河水滔滔不息。一些货车厂家冠以“拉煤王”为卖点,一个月曾卖出三万辆的纪录。这些蓝色喷涂外表的煤车,马力大,速度快,被称为“蓝鸟敢死队”。行人或其他小型车辆远而避之,河南湾马路上一炮黑色烟尘。成为那个年代的“马路杀手”。政府迁址薛家湾后,一条绕城公路的修建,终于换来清新的空气和安逸的环境。

准格尔煤田开发建设三十年来,受益了一大批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当属开发建设初期第一批坐地户。征地不仅有经济补偿,还分配住房,安排就业岗位。提供养老保险。后来的征地,安排工作的红利消失,征地全部为货币补偿。

这里,我们把九十年代建设发展中的薛家湾比作雨后山洪。年后的初期,薛家湾经历快速扩张阶段。经济体像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发疯似的拼命奔跑。后期,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改革,国家投资放缓,煤炭市场呈现疲软态势,薛家湾总体在一种平缓、理性、稳定中发展。

年9月28日,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并试产,至此,国家已累计注入资金92.65亿元。昔日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弹丸之地变为交通便利,信息快捷,商市密集的新型城市。一个国家级特大型能源基地俨然形成。高收入的职工群体催生出高消费经济环境。北区市场、南区白云市场成为煤田商业气息最浓重的地方且稳坐商海钓鱼台三十年。当夏日的余晖斜射在准能大楼门前街道两边的建筑时,人来人往、烟雾袅绕、各种美食香味弥漫飘浮,繁花的夜市里洋溢着浓浓的都市气息。

说实话,我在薛家湾生活的二十年里,对地方上的街头小巷,村头社尾非常熟识。但对准煤住宅区域难以细分。比如春晖里,安康里,浪花里等。查阅资料得知:里,在古代指居住地。如,乡里,故里。同时里也指街坊,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北京的地名沿用古代的叫法,如,永安里、和平里、平安里……实际上,上海天津都有类似地名。准煤住宅区当初命名可能是借鉴了外地大城市的叫法吧。

年9月,准格尔煤炭工业公司由原煤炭部划归神华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年完成公司制改造,成立了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年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公司上市更名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如此,广义上的准格尔煤田地域性代名词变为现代化中央企业,实现了华丽转型转身。学者王建中先生认为,准格尔煤田的开发建设在准格尔二十世纪的百年进程中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这一笔,将失去准格尔经济、社会进步的一部“云梯”。

(气势雄伟的准能办公大楼图片来源:准能集团)

年8月30日,准格尔旗政府驻地由沙圪堵迁址薛家湾获得国家批准。年8月28日,准旗政府正式迁址薛家湾。标志着薛家湾城区开发建设帷幕的开启,城市品味从此一步一步提升。

(准旗政府迁址薛家湾典礼仪式)

两山一沟,东西狭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是薛家湾的地形特色。河槽最宽阔处约米,最窄处约米,境内的哈不其沟、大巴汉图沟、小巴汉图沟、苏计沟、玻璃沟、苏木兔沟、邦郎色太沟等如同纵横交错的血管,撑起薛家湾伟岸之躯。从年起,准旗在5年时间投入7.3亿元,逐步完善道路、广场、办公、商建、住宅等配套市政建设。可谓是一年一个新姿态。(待续)

(注:本文所配图片除署名作者外,均为李根万先生早期拍摄)

作者简介

刘海元,爱好文学的弱电从业者。

来源:大美准格尔

1
查看完整版本: 夜读薛家湾记忆中准格尔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