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庙沟榆树店古城
在内蒙古武川县西南的-道沟—庙沟,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西边的察素齐西河—万家沟水的上游,有一座古城遗址,此古城因其地形位于庙沟榆树店村西北地抬高土丘带,当地人称这种地形为“圪塔子”,因此称其为“圪塔子古城”。又因其地处武川庙沟榆树店,因此又称其庙沟榆树店古城。
然而,在这里的古代曾经历了,游牧民族的诸多征伐战事,皇帝巡游,亲临前线督战,军事政变,皇帝在此出生,并在此产生了“立子杀母”封建统治秩序的祖制......。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所著。这部历史著作是古代比较详细记录阴山,特别是阴山中部的大青山一带河流、山谷、沟口关隘的一部珍贵历史著作,其中记载:“荒干水,又西塞水出怀朔镇东北,荒中南流,经‘广德殿’西山下,其殿四柱两厦堂宇绮耕,其水历谷南出阴山......”。正是沿着这条重要的历史线索,年,武川县庙沟榆树店古城被专家确认为北魏行宫一一“广德宫”遗址。自此,消失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广德宫(亦称广德殿)遗址,终于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古所副所长张文平的-次考古勘察中发现。
途经榆树店古城的这道沟,乡下人称“拉沟沟路”是阴山段唯一可在河槽里穿行车辇、驮队、骑兵、步兵的南下北上的天然通道,记得是“唯一”!走近路、省劲的路,是古今人类出行的准则,是人类智商的本能需要。榆树店河,古时候的塞水,水流不大不小,商旅、军队既可以通行,又可以解决人、马、驼途中的口渴饮水问题。同是武川境内的可镇至前山呼市的“什尔登”通道,需翻越大坝。武川哈乐至前山呼和浩特市卯独沁河沟,武川上秃亥至前山土左旗境内水磨沟的“枪盘河”,《水经注》中的白道中溪水,则因水势太大,夏季人无法淌水,冬季冰凌道道成阻坎,而很少被商旅、军队采用。
广德殿,是北魏第三帝太武帝拓跋焘在巡幸阴山时建造的。《魏书》称广德殿为广德宫,记载其方位在阴山之北,时间是于太平真君三年(公元年)建造而成,太武帝曾于六年(年)、九年(年)两次驻巡广德宫。
太武帝拓跋焘(北魏第三帝年一年在位),在镇压盖吴起义的同时,发现关中地区的佛寺内藏匿武器,拓跋焘怀疑僧侣与盖吴相勾结,于是在年下诏灭佛,在各地焚毁所有的佛像和佛经,禁止佛教的传播。拓跋焘晚年,征伐四克,感觉自己就是万能的天下大帝。性情喜怒无常,酗酒成性,想杀谁就杀谁,想把谁族诛就把谁族诛,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太武帝拓跋焘有一宠臣名叫宗爱,官职仼中常侍,用现在的词叫警卫队负责人。正平二年,中常侍宗爱发动政变,暗杀了拓跋焘。时北魏政权都城由原来的盛乐(今和林格尔县境内)迁往山西大同平城。拓跋焘死后,平城大乱,拓跋濬,太武帝拓跋焘的孙子有一位保姆常氏,在危急关头,将拓跋濬带至树林中藏了起来,而后,背着皇孙趁夜色逃出平城。直到平叛结束,才被迎回平城,后来拓跋濬(音俊)登基为文成帝,北魏第四帝年-一年)。而拓跋濬的儿子拓跋弘,即北魏第五帝,正是在庙沟榆树店古城---广德宫出生!
常氏,因救文成帝拓跋濬有功,逆袭了人生,从此也接近了皇族权力中心。拓跋濬即位后,为报常氏大恩,封常氏为皇太后。常太后先出身平民,后沦为奴婢,偶然的机遇扭转了她的人生轨迹,由一个保姆转身皇太后,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常太后主持后宫后,13岁的拓跋濬纳11岁的冯氏为贵人,常太后对冯氏十分照顾,想方设法让冯氏生出皇子,但未能如愿。
兴安二年(),永昌王拓跋仁因谋反被诛杀,家人被押平城,照例没入宫中为奴,这其中就有他的侍妾李氏。拓跋濬被李氏美貌吸引,于是将她带离人群,安排在军库中并临幸之,李氏不久怀孕,李氏怀孕之事在后宫中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当时十分得宠的冯贵人心中十分嫉妒。常太后对李氏的厌恶比冯贵人更甚。她不相信李氏所怀的是拓跋濬的孩子,她认定是叛臣拓跋仁的遗腹子。于是,她亲自审问李氏,李氏一口咬定是文成帝拓跋濬之子,当时看守库房的太监曾将宠幸日期记在墙上,与李氏日期正好相符合。其时拓跋濬在河北巡视,得到线报后匆匆赶回,李氏才有了妾的身份。但在常太后主持的后宫里,她得不到认同。为了防止常太后加害李氏,拓跋濬在视察六镇时,将李氏带往阴山,安顿在广德宫,今天的庙沟榆树店古城,李贵人在广德宫顺利产下一子---拓跋弘。
拓跋弘即献文帝,是唯一在武川出生的皇帝,《北史》卷二魏本纪二载“显祖南文帝讳弘......兴光元年七月(夏季)生于阴山之北。”
拓跋弘生父究竟是拓跋濬,还是拓跋仁,这个皇家最大的秘密也许只有李氏这个当娘的知道,但心存疑虑的常太后及皇帝拓跋濬,为了皇族血统的纯正性,为了避免仇家之子长大后反攻倒算的复仇,万一真的是叛臣拓跋仁的遗腹子呢!杀人灭口,让秘密永远是秘密就是解决这一棘手政治问题的最好办法。
常太后精于政治,抛出“立子杀母”的祖制,即立拓跋弘为太子,但太子之母李氏必须得死!安排李贵人的兄长李文通去话别。可怜的李氏,父母兄弟都在南方,她的怨恨无人可诉,她的悲凉无字可书。没能见父母兄弟最后一面。只能留下遗书一份,最后,她在遗嘱上写下亲人名字,以示诀别!
李贵人死后一个月后,常太后操作冯贵人登华堂入中宫,成为拓跋濬的皇后。
《水经注.河水三》中不仅记载了广德殿的位置,而且对广德殿的形制作了精彩描绘,还对拓跋弘的出生屋‘焜煌堂’作了描述。“......塞水出怀朔镇东北芒中,南流径广德殿西山下。”“其殿四注两厦,堂宇绮井图画奇禽异兽之象。殿之西北,便得焜煌堂,雕楹镂桷,取状古之温室也”。
最后提到殿前矗立的广德殿碑,由崔浩执笔的碑文云:“肃清帝道,震慑四荒,有蛮有戎,自彼氐羌,无畏不服,重译稽颡,恂恂南秦,敛敛推亡,峨峨广德,奕奕焜煌”。
而此时的广德殿碑在所纂碑文时,殿、堂、碑,已在阴山上风侵雨蚀中巍然屹立了半个多世纪了。
北魏孝文帝改革,曾对中国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现在还上了中学历史教材。孝文帝是最后一位巡幸驻跸阴山广德宫的帝王,郦郦道元是最后一位对阴山广德宫有所记载的文人。在许多历史文化书籍中,郦道元被称为地理学家,其实郦道元著《水经注》并不是闲暇无事,对阴山大青山搞地理研究,他曾经是随皇帝出行的御史太尉,用现在的话说叫随军秘书,他为什么对阴山中的大青山中的河流这么感兴趣呢?郦道元后被任命为“安南大将军”,他记录河流完全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他坚信阴山中的大青山处于重要的军事位置,阻隔着南北。如水能从山沟中流过连接了前山后山,那么从西边侵袭而来的柔然族、高车族(铁勒族)也必将也从这些沟中通过,这些连通前山后山的重要沟囗关隘,无疑是重点防御地。在北魏时期,由呼伦贝尔大草原鲜卑山发源起来的鲜卑人,曾是大靑山前山后山的霸主,由拓跋家族掌控着北魏政权,大青山的军事部署就是为了防御柔然族和高车族的入侵。
安南将军是郦道元,那么当时安北将军是谁呢?历史文献《魏书》还真有出处!
在庙沟榆树店古城(广德宫遗址地)西15公里,庙沟最西端也有一古城,当地人称庙沟土城。它曾经是汉代徐自为大将建起的一座汉代城堡,因其地势险要,后又被北魏沿用。
年,在庙沟土城子村,出土了一枚铜印,上有阳文篆刻“段进”二字。段进到底是什么人?此人不是无名小卒,是见于经传的。《魏书》卷八十七载,“段进,不知何许人也,世祖初为白道守将,蠕蠕(柔然)大檀入塞,围之,力屈被执,进抗声大骂,遂被贼杀。世祖闻之,追赠安北将军,赐爵显美侯,谥曰荘。”书中记载可知,段进生前为白道守将死后,死后追封为安北将军。
段进战死白道不久,北魏就收复了阴山和阴山以北的广大地方,为了加强统治,沿阴山以北,设立了有名的“北魏六镇”,因其庙沟土城是阴山南北的重要军事关隘,在此设立了“武川镇”,“武川镇”是位于中段的要镇之一,也是北魏六镇之历史地名,沿用至今的唯一地名!北魏武川镇的地址考证,榆树店古城遗址被考古学家确认为广德宫遗址,无疑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o二二年二月十三日
常玉良,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庙沟村人。内蒙古师范大学财会专业毕业,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曾先后在伊利集团,呼市炼油厂呼石化项目,内蒙古鸿元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建设协会会员,呼和浩特建筑行业协会会员,土默特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武川县历史文化研究自愿者。多部历史文化、轶事考据类作品先后发表于:《北方文苑》《塞北风文集》《中国塞北网》《中国天堂草原摄影网》“中国观网华北区区刊《塞翁诗会》”《中国阴山作家网》·今日头条等电子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