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冰火两重天乳制品行业迎来整体增长,上游原
TUhjnbcbe - 2024/9/15 4:36:00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http://www.wzqsyl.com/

随着伊利股份半年报的出炉,国内乳业上市公司业绩已悉数亮相,成都记者观察发现,虽然上半年乳制品行业迎来整体增长,但处于行业上游的原奶上市公司业绩依然难逃亏损扩大的命运。乳业专家分析认为,我国乳业上游生产缺乏先天优势,国内原奶价格整体不高,一些大型牧场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养殖费用高,向下游业务延伸进展并不顺利是上游乳企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家针对乳业出台了多项政策,或将对行业上下游形成全面利好,不过部分原奶上市公司亏损的问题当下并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伊利蒙牛两家总营收亿元,中国乳业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半年报数据显示,伊利股份、蒙牛乳业(.HK)继续领跑行业,伊利仍然坐稳乳业老大的位置,而三元股份、天润乳业等区域乳企正强势崛起。

伊利半年报显示,年上半年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26%,净利润34.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3%。从业务板块上看,伊利主要业务均实现整体性增长,液体乳收入.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5%;冷饮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14.8%;奶粉和奶制品38.7亿元,同比增长27.3%。其中,伊利旗下“金典”、“安慕希”等重点产品系列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0%以上;公司新品销售收入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5%。

蒙牛半年报显示,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17%;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38.5%。从业务上看,蒙牛的常温奶、酸奶、冰激凌业务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而奶粉业务增长最为强劲,营收29.2亿元,同比增长63%。蒙牛主要奶粉业务板块上市公司雅士利(.HK)半年报显示,营收15.04亿元,同比增长55.6%;净利润万元,实现翻倍增长。

三元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95亿元,同比增长22.8%,净利润近1.25亿元,同比增长%。天润乳业上半年实现营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20.49%,净利润.82万元,同比增长16.42%。

乳业资深分析师宋亮认为,整体而言,今年上半年国内乳制品行业延续了年的增长态势,从上市乳企业绩的增长看,中国乳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近3年来,乳制品行业的主要特点就是全国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全国一线品牌,区域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区域强势品牌,而中小乳企面临挤出和淘汰。尽管传统白奶、奶粉遭遇进口冲击,但中国企业着力发展低温乳,具有明显优势。

据了解,目前普通常温奶的利润已经十分微薄,乳企纷纷把目光投向低温乳,低温奶领域有变成红海的趋势。蒙牛、伊利两大行业巨头都已进军巴氏奶。三元、新希望等地方性乳企也把低温乳视为开拓全国市场、建设全国性品牌的突破口。而行业内部更是认为发展低温乳是抵抗进口乳制品压力,振兴民族奶业的主要策略。

蒙牛助现代牧业脱困,其余上游原奶企业持续亏损

随着国家出台政策支持低温产业发展,奶源得到高度重视,全国性和区域性乳企积极布局上游,加强对上游奶源的掌控力,以抢占低温奶和高端奶市场。

在经历了2年亏损之后,现代牧业在蒙牛乳业的帮助下实现大幅减亏。在完成对现代牧业的收购后,蒙牛与现代牧业签署了原奶采购协议,今年上半年,现代牧业83%的原奶销售给蒙牛。同时在过去亏损较大的液态奶业务上,受益于销售模式改变,合营工厂也扭亏为盈。同时蒙牛承担了大部分销售费用,现代牧业整体营销费从2.4亿元大幅下降至万元。

半年报显示,现代牧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5.3%,经营状况明显好转,虽然还未能完全摆脱亏损,但亏损1.4亿的规模相比去年同期已减少79%。核心指标自由现金流转正,录得2.3亿元,现金流显著好转。

没有抱上金大腿的其他几家上市原奶企业依然难逃亏损扩大的命运。

半年报显示,西部牧业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同比下降2.67%,净利润虽然增长了10%,但仍然亏损万元,而这也是西部牧业亏损的第三个年头。8月25日,西部牧业发布了《关于股票可能被暂停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如果今年不能扭亏,按照创业板公司管理规定,将暂停公司股票上市。

公告显示,亏损的原因一是由于公司淘汰奶牛数量,这也导致养殖单位成本同比提升;二是受到进口低价奶粉的冲击,自产生鲜乳销售价格持续低迷,导致销售收入下降;三是下属乳品企业表现不尽如人意。记者查阅半年报发现,西部牧业自产新鲜乳的毛利率为-13.9%,同比下降10.43%。

原生态牧业发布年上半年业绩,公司实现收益5.36亿元,同比增长8.9%;亏损扩大%至.2万元。公告称,亏损增加是由于生物资产公平值变动减销售成本亏损;及计入行政开支的以权益结算的购股权开支增加;及其他收入下滑所致。

而中国圣牧也发布了盈利预警,预计上半年母公司亏损进一步放大,整体亏损11亿元,其中受到原料奶价格降幅较大等因素的影响,生物资产公平值减销售费用的变动录得大额亏损,年中期这一项亏损就高达9亿元。

对于原奶上市公司而言,从年开始,受原奶价格下跌的冲击,国内原奶上市公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或业绩下滑,至今已经连续3年。除了现代牧业在蒙牛乳业的帮助下完成业绩反转外,其他原奶上市公司或是出售资产,或是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或是调整饲喂配方来降低部分饲料价格,但都没有找到更加有效的自救方法。

上下游乳企错位,冰火两重天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目前生鲜奶全国平均价格为每公斤3.38元,这是继年1月以来的持续7个月下跌,处于历史低谷期,而双流地方奶农告诉成都记者,普遍的生产成本在每升3元以上。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奶贱伤农,奶牛养殖散户倒奶,杀牛、去养依然存在。

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引发的《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提出,到年,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奶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超过65%,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王丁棉认为,近年来国家针对乳业出台了多项政策,或将对行业上下游形成全面利好,不过政策有待落地,关键是上下游乳业的对接。

业内指出,近三年来,国内外原奶价格处于低位,导致行业利润不断向产业链下游移动,下游毛利率持续走高,上游原奶企业业绩大幅下滑。一边是国内生鲜乳价格持续低迷,原奶企亏损连连;一边是大规模进口低价国际奶粉、液态奶的乳品加工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乳业上下游错位,只不过近两年市场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乳品降价促销的密度更大才显得乳品价格下跌突出。

乳业专家宋亮分析认为,我国乳业上游生产缺乏先天优势,国内原奶价格整体不高,一些大型牧场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养殖费用高,上游企业向下游业务延伸进展并不顺利是上游乳企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国内企业宁可用价格较低的奶粉去制作乳产品。因此,国内奶源型公司的下游产业发展很差,导致整体亏损面加大。他预测,到年,国内原奶价格可能会上涨,国内这些大型上游企业实现减亏甚至扭亏为盈。

中国乳业俱乐部创始人雷永军指出,国内的鲜奶收购价随着国际奶粉的价格波动,中国乳业已经丧失了定价权。原料贸易对国内的市场、价格冲击很大,一方面是奶粉生产国对中国的出口加大,另一方面是中国的企业大力引进相应的常温产品。他建议,中国奶牛养殖应当外延优化;中国要主导国际奶源原料贸易;提倡品质化的消费,通过优质奶工程来获得消费者的信赖,进而影响中国的消费观念。

策划

成都商报经济新闻部

编排

小财迷

来源

成都商报记者吴丹若

成都商报经济新闻部出品

往期精彩

1
查看完整版本: 冰火两重天乳制品行业迎来整体增长,上游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