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约·尤利乌斯·恺撒(GaiusJuliusCaeser)是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平民派代表人物,著名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他在罗马内战中,以传奇式的军事行动打败了强大的劲敌庞培,结束了罗马贵族派保守集团的长期专制,最终夺得了国家政权并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恺撒的武功政绩,在欧洲早已家喻户晓,成了人们的崇拜偶像。以后许多帝王多习用“恺撒”这个名称作为自己的头衔,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也乐于把自己的子孙取名为“恺撒”,以示对伟人的景仰和效法。
恺撒出身于世代公卿贵族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曾被公认是“博学多才”、“能文善辩”的学者。虽然他的姻戚世交全属权贵,但他在青年时期加入了罗马平民派,积极从事政治活动。恺撒步入政坛时,正值社会矛盾不断加深,奴隶主原先的共和制统治形式已经日见腐朽,有志之士都在为寻求更加强有力的统治形式而奋斗。社会矛盾的加深,带来了当权者派别斗争的加剧。当时与平民派相抗衡而彼此争夺政权的是以苏拉为首的贵族派。俏撒一贯反对苏拉派,其锋芒在他历任监察官和大法官等职务时便已显露。公元前61年,恺撒被任命为西班牙总督,在那里首建战功。次年返回罗马,与庞培、克拉苏结成为“前三头同盟”,这就是罗马历史上有名的“三头执政”。恺撒成为政坛重要人物之后,胸怀大志,A匝乎民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平民的措施,深为国人佩服,影响也愈来廓大,公元前59年任罗马执政官,次年又在盟友庞培的支持下就任高卢行省总督。当时的高卢,以阿尔卑斯山为界,分为山北的外高卢和山南的内高卢。外高卢在今法国、比利时境地;内高卢即今意大利北部。悄擞就任高卢行省总督,当时的管辖范围只是内高卢。为了扩大势力,掠夺财富和奴隶,他决心征服高卢全境。
恺撒出任高卢行省总督后,立即调兵遗将,亲自率领4个军团侵入外高卢克尔传人境内。他一方面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采取军事行动,弹压各方,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部落间的矛盾,各个击破,步步蚕食,吞并了整个高卢地区。恺撒在不到10年的行省总督任期内,先后征服了多个部落,占领了多个城市,歼灭和俘虏了多方人,使高卢全境成为罗马的行省。其间,他还曾几涉莱苗河,进攻日耳曼尼亚,两次渡海侵入不列颠,为罗马抢得大量的战利品和奴隶,扩大了比意大利面积大2倍的土地。
恺撒在军事上的巨大成功,引起了盟友庞培的妒忌。公元前53年,“三头同盟”之一克拉苏战死,“三头同盟”瓦解而变成为“两雄”对峙。庞培对恺撒的胜利深为疑惧,为了打败对手,消除政敌,他倒向元老院。庞培与元老院串通一气,低毁并反对远征高卢中得势的俏撒,企图夺去俏撒的军权。庞培所作所为激怒了身在前线的俏撒,于是昔日的盟友反目为势不两立的敌人。由于庞培的操权弄势和阴谋诡计,促使俏撒下定决心,要以武力推翻罗马政府。但庞培以为,恺撒虽然身兼南高卢、北高卢和伊利里亚三省总督,但是兵力有限,几个兵团都散驻在三省各个要塞,一时难以集结,而不敢贸然挑起战争,以少数兵力发起进攻。根据这一判断,庞培建议罗马元老院派新任总督琉·多密提阿斯只带领人的部队,接替俏撒的职务。
对于罗马元老院的行动,恺撒早有防备。尽管恺撒的驻地拉文纳只有一个军团即余人,但他冷静地看出对方兵力虽优,但作风傲慢、行动迟缓等,于是决定采取攻势战略,用先发制人的手段在意大利取得有利态势。因此,恺撒在派人去三省召集军队的同时,亲率一个军团秘密开进,并在公元前49年1月10日的夜晚,跨过高卢与意大利本土交界的卢比肯河,揭开了罗马内战的序幕。内战开始之时,庞培受命保卫意大利。元老院授权他调用13万具有作战经验的老兵以及临近战区各省的健壮兵丁以及战争所需的一切粮款。除此之外,庞培还掌握有强大的海军舰队和由他兼任总督的西班牙境内的5个军团兵力。这样庞培无论在军队数量还是在财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因而他对已经拉开序幕的内战并不在意,自以为胜券在握。
恺撒进入意大利本土后,鉴于敌强我弱的态势,采取迂回战术,不直接进攻罗马,而是沿着亚得里亚海岸南进,抢占意大利的大片富饶地区,以保证资源补给和兵员补充。另外,由于悄撒师出有理,坚持平民派观点,博得了平民大众的同情、支援,所到之处,庞培刚刚征召起来的地方武装,居然望风归附,自觉地站到俏撒一边,俏撒的力量大大加强。对于俏撒的迅速进军和战略行动,庞培始料不及,加上准备仓促,于是在俏撒将要对罗马形成战略包围的形势下,他自知势不可挡,便匆忙弃城南逃。庞培带着整个元老院,首先迟到意大利的布鲁提伊,又依靠海军的优势,渡过亚得里亚海,退到马其顿境内。庞培一退再退,狼狈不堪。而恺撒却靠着自己的坚毅果敢和神速进军,乘胜追击,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完全控制了意大利本土,赢得了国内战争第一阶段的巨大胜利。
尽管庞培已经逃跑,但内战只能算是刚刚开始。公元前,49年3月2队日,捎撒回到罗马,他考虑到庞培不仅亲自统率着7个军团兵力,捶掌握着强大的舰队和制海权。档撒分析;如果庞培采取东西夹击的钳形攻势,那就会造成很大威胁,于是,决定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先除西班牙境内之敌,以解除后顾之忧。决心已定,恺撒在罗马停驻不到十天,就亲率主力部队3.6万人,远征西班,一路上,他风雨无阻马不停蹄,势在必夺。庞培刚刚征召起来的地方武装,居然望风归附,自觉地站到恺撒一边,恺撒的力量大大加强。对于恺撒的迅速进军和战略行动,庞培始料不及,加上准备仓促,于是在恺撒将要对罗马形成战略包围的形势下,他自知势不可挡,便匆忙弃城南逃。庞培带着整个元老院,首先退到意大利的布鲁提伊,又依靠海军的优势,渡过亚得里亚海,退到马其顿境内。庞培一退再退,狼狈不堪。而恺撒却靠着自己的坚毅果敢和神速进军,乘胜追击,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完全控制了意大利本土,赢得了国内战争第一阶段的巨大胜利。尽管庞培已经逃跑,但内战只能算是刚剐开始。
公元前49年3月29,屠,恺撒回到罗马,他考虑到庞培不仅亲自统率着7个军团兵力,还掌握着强大的舰队和制海权。恺撒分析,如果庞培采取东西夹击的钳形攻势,就会造成很大威胁,于是,决定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先除西班牙境内之敌,以解除后顾之忧。决心已定,恺撒在罗马停驻不到十天,就亲率主力部队3.6万人,远征西斑牙。
一路上,他率军风雨无阻,马不停蹄,势在必夺。此时此刻,庞培在西班牙名义上有5个军团,实际上都不满员,总共才有8.5万余人。这5个军团又非庞培亲自指挥而是由培特利阿斯和阿夫尼阿糯两名嫡系统率,驻防在伊莱尔达地区。恺撒率远征军抵达伊莱尔达后,恺撒军队土气高昂,锐不可当;培特利阿斯和阿夫尼阿斯不敢迎战,拥城固守,企图拖住恺熟等待庞培援军内外夹击,以求胜利。恺撒部队的攻城战确实不顺利,坚固的城堡,一时难以攻破。紧急关头,接连几天倾盆太雨,河水骤然猛涨,按常规这种恶劣气候对部队进攻行动是不利的,但恺撒却认这是上帝赐给的大好时机,他变不和为有利,变强攻为巧夺,命令部队抢占有利地形,切断敌军通往粮秣补给地区的道路,控制水源,把敌军围困城内,同时以进攻的姿态给他们造成精神上巨大恐慌。这样,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敌军僵持了几天,在庞培援军尚未赶到之前,便弃城投降了。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部队斗志,恺撒率部乘胜出击,风卷残云,很快就平定了整个西班牙地区,彻底消除了庞培的8万多部队,解决了两面受敌的后顾之忧。
平定西班牙之后,恺撒马不停蹄,立即回师罗马,罗马人民在没有元老院和行政长官的参加下,选举恺撒担任独裁官。然而,恺撒胸怀大志,对这样的独裁官职位并无兴趣。他仅仅出任了11天,便卸任出征,亲率大军南下布鲁提伊,准备渡海与政敌庞培进行后较量。公元前49年12月,恺撒不等自己的部队完全集中,仅率5个军团和名骑兵,登上商船抢渡亚得里亚海。当然抢渡是冒险之举,如果遇上庞培的三列桨舰队的阻击,必然全军覆没。但恺撒深深懂得只有出敌不意,以奇取胜,才能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恺撒奇迹般地偷渡成功,完全打乱了庞培的部署。但庞培凭着陆海两军兵力和装备补给上的明显优势,采取稳扎稳打战术,与恺撒对峙。长久的对峙对恺撒大为不利,他决心主动撒退,诱敌脱离其补给基地,在运动中寻找有利战机。恺撒佯装败退,一直退到帖撒利亚地区(今希腊北部)的法萨罗。庞培不知是诈,自恃兵强马壮,紧追而至,恺撒认为时机成熟,命令部队变退却为进攻,准备大会战。
法萨罗会战,再一次显示了恺撒的军事才华。那时,庞培仗着优势兵力,在列阵时,照例把步兵分作三线配置。后翼,利用艾尼亚斯河作掩护,只配少数骑兵作后援,而把占绝对优势的0多名骑兵、全部投石兵和弓箭手置于左翼,企图用兵力去迂回恺撒的右翼,并绕到后方加以攻击。恺撒识破猜透庞培的布阵与意图,把名骑兵全部摆在右翼,用轻步兵支援。同时,临时从第三线部队中抽出兵力,构成了与正面成斜角的第四线,并隐蔽在骑兵之后。
会战开始,恺撒首先发起进攻,事出所料,庞培骑兵实行迂回进攻。恺撒指挥第四线兵力迎击,很快挫败了迂回进攻之敌。庞培的骑兵失利后纷纷逃窜,造成阵线混乱,投石兵和弓箭手失去了屏障。这时,恺撒指挥第四线兵力和预备队乘胜出击,向庞培正面部队的腹背实行夹击,突破庞培的正面防线,抢占了庞培大本营,缴获了所有军需物品,俘虏了大量人员,庞培的部队被彻底瓦解,庞培本人早在他的骑兵战败后即已溜出战场,躲进了营垒,当恺撒出兵追击时,他换便服逃跑了。以后,他在从海上逃向埃及途中被人杀死。庞培死后,罗马内战的胜负即成定局。
三年后,恺撒在取得罗马内战的彻底胜利后返回意大利。罗马人民欢欣鼓舞,为他举行了空前的凯旋仪式。长长的游行队伍;抬着多顶金冠进入城市,这些金冠总重00多磅,这是胜利盼果实,财富的象征。也是至高无上的标志。游行结束后,接着又举行了规模宠大的步、骑兵和大象的军事表演,一展恺撒之军威,人民大会和元老院赠予恺撒“祖国之父”称号,宣布他为终身独裁官。
恺撒功成名就,在人类历史上据有重要一席。恺撒善于根据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不同形势去指导战争。在解决战略问题时,具有,量远见卓识;在指挥做战中,胸怀全局而坚毅果敢,创造了许多以少击众的成功范例,他的军事才华和他的军事胜利一样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