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点买入的股票,死扛不割肉到现在会怎样?
年10月16日,点,当时沪深A股仅有家上市公司。
截止年5月18日,当时的家股票还有家处于买入亏损状态,占比59%左右。
但当时只要你买入的是格力电器、贵州茅台、伊利股份这些当时公认的白马股,哪怕是工商银行这样的超级大盘股。
在如今大盘大跌52.9%的情况下,放到现在都是盈利的。
可要是当时买入的是无业绩支撑的题材股或周期股,比如宏达股份等等,那到今天都是亏损累累。盈利就别提了,还不知道何时何日猴年马月才能解套?
其实对于业绩相对来说不错的股票来说,在这15年的持股当中,你盈利的概率是非常大的,虽然这个道理很多股民都知道
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不说持股15年了,就是一年两年,能做到的都屈指可数!
我统计了上证指数点当天,至年9月28日以来的一些有趣的数据,分享给大家。
数据统计的是整个沪深A股的前复权数据。
涨幅前10名股票:
寒锐钴业,涨幅%
恒瑞医药,涨幅%
康泰生物,涨幅%
东方雨虹,涨幅%
顺发恒业,涨幅%
上海莱士,涨幅%
长春高新,涨幅%
华夏幸福,涨幅%
华建集团,涨幅%
三安光电,涨幅%
跌幅前10名股票:
云天化,跌幅88%
保变电气,跌幅88%
*st天马,跌幅88%
云南铜业,跌幅89%
*st船舶,跌幅90%
金亚科技,跌幅90%
st锐电,跌幅91%
中远海控,跌幅92%
中国铝业,跌幅92%
宏达股份,跌幅93%
震荡幅度前10名股票:
恒生电子,振幅%
三安光电,振幅%
长春高新,振幅%
得润电子,振幅%
东方财富,振幅%
金亚科技,振幅%
银之杰,振幅%
信雅达,振幅%
金证股份,振幅%
华夏幸福,振幅%
股票一直持有会有什么结果?
做股票长线,要的就是长期持股。
不过,这个长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期限,可以是三五年,可以是十年八年,也可以是一直持有。那么,如果一直持有一只股票,最后会有什么结果呢?
首先,最好的结果,就是实现暴富。有那么一些股票,从其上市之后股价一直都在震荡上行,不断创出新高,甚至有翻几百倍的。
也就是当初投进去一万,就可能赚了几百万,仅靠一只股票就能实现暴富了。
其次,最差的结果,就是所有的投资全打水漂。虽然股票从理论上说可以一直持有,但前提是它能一直存在下去。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股票都能一直存在下去,因为如果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没了,股票自然也就会消失。
由于投资股票的钱除了卖出股票变现外,是不能退回来的。所以一直持有股票,一旦股票消失了,所有的钱也就打水漂了。
当然,要是持有股票期间有现金分红,倒是还能再收回来一些,也说不定仅靠分红就能把所有的本金收回来了。
而更多的可能,是介于二者之间,既不能通过一直持有股票实现暴富,也不会赔得分文不剩。
因为大部分股票的价格走势都是涨上去又跌回来,跌下去又涨回去。在此期间或许有暴赚的机会,可如果一直持股不在暴赚的时候止盈,利润可能又会跌没了。
一直持有股票需注意什么?
鉴于以上的几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如果想要一直持有股票,首先就是要找一只或几只永远都不会消失的股票。
那么,哪些股票永远都不会消失呢?
一种自然就是那些大而不能倒的公司的股票,比如四大国有银行。
这种股票只要不主动退市,基本上就没有消失的可能,况且就算是主动退市,也并不意味着就消失了,只要公司一直存在,股票就不会消失。
另一种就是负债低且盈利一直都不错的公司。
一家公司之所以会倒闭,不外乎两个原因,要么就是资不抵债,被迫破产,要么就是一直亏损经营不下去了。
如果负债低且一直盈利不错,只要不违法违规就基本上没有倒闭的风险,其股票也就能一直存在。
另外就是一直持有股票,很多时候也不能真的一直持有不动。在股票明显被高估的时候,适当减仓
不仅不会违背长期持股理念,而且还能增强投资的效率,增加投资利润。毕竟就算是最优秀的那一批股票,也总会有被高估的时候。
总而言之,股票一直持有是可行的
但真正要去这么做时,还是需要尽可能地规避其中的风险,并进行适当操作以增加投资收益。
为什么很多散户好的股票拿不住?
首先,对趋势的判断有误。股票价格仍呈上升趋势,但是判断不出来,所以就早早的卖掉了这只股票。
二:是意识形态和认识问题。许多散户认为,炒股需要每天进行交易。
事实上,持有股票也是交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三,不了解股市。赚钱的核心就是要大赚小赔,那什么是大赚小赔呢?错的就要及时斩断损失,为了避免更多的亏损,对的是随时准备获利最大化,
但是,90%以上的散户都是及时的止盈,而亏损时硬抗。
四,股票价格总是不涨,失去了持有股票的耐心。
好的个股在上涨之前会持续加势,这段时间相当长。主力还没有准备好,不会轻易拉升股价。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股价不怎么涨,跌也跌不了多少。主力为拉升做准备,附以考验股民的耐心。很多散户就死在这个磨人的阶段,拿不住股票。
任何一只股票价格的涨跌,只和两个因素有关,即估值和业绩。
业绩很好理解,该是多少就是多少,上市公司会定期公布。
估值有两个理解维度,一个是这只股票应该有的合理估值,还有一个是这只股票当前的真实估值。
一般来讲,一只股票的合理估值都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比如白酒,就是30-50倍PE左右;锂电龙头,在60-倍PE左右。
所以呢,假设一只股票的合理估值是30-50倍,现在跌到了30倍以下,公司发展状况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很有可能就是机会。
下面我们用控制变量法,先假设估值不变,研究业绩和股价之间的关系。
假设一只名叫暴走股份的股票,根据历史走势以及机构的评估,长期合理估值是10倍PE。
现在暴走股份市值亿,机构预测今年净利润25个亿。现在问,暴走股份能不能买?
计算方法很简单,我们用市值除以净利润,/25,算出来结果是12倍PE,也就是说,暴走股份的真实估值大于合理估值,所以没什么买的理由。
有些同学可能会想,估值才12倍PE啊,这么便宜,赶紧买买买啊。
其实这就是犯了感性认知的错误。每个行业,都有一个合理的估值中枢,不同行业之间的横向比较,没什么意义。你觉得12倍是便宜,其实是贵了。
另外,根据P=PE*EPS,我们还能够得出一个更重要的结论:
如果一只股票的业绩长期都不增长,那么这只股票的长期投资回报,将会是零。
很多老铁喜欢买工商银行这样的大票,觉得稳,长期拿着肯定不亏钱,这样的逻辑看似没毛病,但是因为工商银行的体量巨大,增长极其缓慢
所以长期回报很低很低,除了每年的分红,几乎没法贡献超额收益,而且分红完了还得除息。
这个理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成长股投资最近2年在A股这么火。随着我国GDP增速的下滑,传统行业也都将面临业绩增速下滑的问题,即使现在没下滑,市场也会担忧长期增速可能下滑,从而导致预期的投资回报率,资金当然没有买的理由。
而像芯片、新能源这样业绩增速超过50%甚至%的行业,在保持估值不变的前提下,每年的投资回报也将达到50-%,对于资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现在我们再假设业绩不变,研究估值和股价之间的关系。
我们把P=PE*EPS这个公式变换一下,得出PE=P/EPS,也就是说
在业绩(EPS)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股价(P)越高,真实估值(PE)就越高。
但是因为一只股票的合理估值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股价涨幅过大,将导致真实估值超过合理估值,也就是所谓的高估,股价下跌的风险将逐步暴露。
如果股价跌幅过大,真实估值低于合理估值,也就产生了所谓的价值洼地,出现抄底机会。
但是这样的风险或者机会,都是市场在异常上涨或者异常下跌中出现的,一旦市场回归正常,股票估值回归,也就没有了差价的空间。
我们在判断一只股价的长期价值时,业绩的重要性,要远高于估值。
之前有一个关于投资的比喻:
人牵着绳子出门溜狗,人是股票的价值,狗是股价,狗很淘气,有时在狗主人前面,有时在后面,A股很多时候狗基本都在后面
很多“狗主人”会因为这样把狗绳放掉,把狗“放弃”了
他们就是忽略了一点,在中国庞大的经济快车上,优秀的狗主人只会往前走的道理。
炒股票要赚公司成长的钱,而不是投机赚公司近期浮动价格的钱,两者相对比,无论从确定性还是盈利多少,前者都远远大于后者
但有点人就是耐不住性子,去追求更多的不确定和撇不掉*博的心理,最后连“狗绳子”都拿不住,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了很多优质“狗”。
筹码分布看穿庄家行为
吸筹阶段
主力吸筹的过程就是筹码转换的过程。在主力吸筹时,主力为买方,散户为卖方。只有低位充分完成吸筹,主力才会拉升,结束吸筹的阶段。
在筹码分布图中,会以筹码高度集中体现出来。
股价配合筹码看,股价在低位盘整,筹码缓慢形成低位单峰密集的区域。
拉升阶段
主力完成吸筹后,会让股价脱离成本区域,打开利润空间。
这种过程中,主力用部分的筹码去打压做盘,同时承接抛压的筹码,使其大部分的筹码依然不动,锁定在吸筹的区域,等待高位获利结束。
派发阶段
出货阶段,主力成本区筹码会出现大量消失,这表明主力出货的意图坚决,此时散户应果断出局;
这时候筹码分布的表现为低位筹码不断向高位进行移动,在高位形成密集区,这个时候不可进场追高;
派发阶段主力会借机将股价再次大幅拉升,散户不断与主力交换筹码。
从筹码分布上看,下方锁定的筹码开始松动,直到庄家筹码几乎都被散户接走,筹码开始高位集中,股价高位横盘,这时预示风险来临。
回落阶段
筹码派发尾声,为吸引散户入场,完全兑现自己筹码。
主力常会在快速拉升结束后形成个阶段性横盘调整,且在调整过程中不断在盘中拉升大阳线。
个股往往走平的蜡烛线带有较高换手率,以便筹码能够换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码字不易,多多点赞支持,读者多点赞,小编拼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