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奶酪、鲜奶、酸奶,从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活就在不断接触乳品。但也是因为太贴近生活,乳业的巨浪和暗涌,常常被忽视了。
靠着一盒常温白奶,伊利蒙牛从内蒙走向全国,在相争中成为“双雄”。凭借鲜奶优势,光明、三元等豪强割据一方。为了争夺市场,乳企常常一掷千金,他们的竞争塑造了今天的消费习惯,也塑造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如今,乳业来到了新的转折点——行业从追求“量增”转为追求“价增”,外加冷链设施和消费水平的发展,乳业结构正在被重塑,原有的分界也被模糊。在各个细分产品赛道上,不同乳企狭路相逢,展开新一轮角逐。
无论是双巨头,还是区域乳企,抑或夹缝中的中小乳企,都已卷入身处乳业新浪潮中。我们试图系统性地观察这波浪潮,看乳企如何竞逐增长、如何塑造消费者新的生活方式。
本篇为乳业研究系列的第四篇。点击阅读系列:
正面交锋20年后,伊利蒙牛押注不同的未来
伊利蒙牛的夹缝间,中小乳企如何生存?
不容有失的“鲜奶”之争,伊利蒙牛光明三元都来了
作者
李静林
对中国人而言,酸奶或许是比纯牛奶更适合的乳饮品。酸奶在发酵过程中分解了大部分乳糖,避免乳糖不耐受者饮用液体乳而发生的肠胃胀气、腹泻等不良反应。比起普通牛奶,酸奶的适口性也更强。
无论在超市、便利店还是街边的小商铺里,酸奶产品总是会大面积占据冷柜,各种形态、各种品牌的产品卖力争夺着消费者的眼球。
目前国内的牛奶类饮品主要分为常温白奶、常温酸奶、低温巴氏奶、低温酸奶、植物奶等。丁香医生发布的《乳制品行业洞察报告》显示,奶制品用户购买品类中,常温白奶的购买比例最高为87%,其次是低温酸奶84%,常温酸奶排在第三为80%。可见,酸奶消费的能力和潜力都是巨大的。
当前国内酸奶市场呈现出怎样的格局,又有哪些参与者?我们用一文帮你梳理清晰。
巨头垄断常温酸奶
常温酸奶领域的战火是光明烧起来的。
年,光明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乳业第一股”,但风光并没有持续多久。两家位于中国奶源*金产地内蒙古的伊利和蒙牛,在之后的两年凭借着常温牛奶将光明超越。直到年,光明才重新找到了与伊利、蒙牛错位竞争的发力点——推出常温酸奶品牌莫斯利安。
没有了低温物流的捆绑,莫斯利安的脚步跑得很快,仅仅两年时间就达到了70亿元的销售额,它也很快就成了驱动光明营收增长的引擎,年销售额接近60亿,占光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4%。但好景不长,光明刚刚完成了对常温酸奶的市场教育,最后的果实还是被伊利和蒙牛摘取。年,伊利和蒙牛先后推出了安慕希和纯甄,并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对莫斯利安的超越。
伊利安慕希|图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