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水平的提高,牛奶已经是生活中随随便便都能买到的产品,但是对于一些山区儿童来说,牛奶就像是“奢侈品”。当前中国贫困地区6岁以下的儿童都普遍存在生长迟缓、体重过低和贫血等问题,贫困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和贫血率约为城市的4-5倍。近日一则视频的流传也让不少人感受到了世界的参差,有的人喝不上一瓶牛奶,有的人却整箱整箱地把牛奶倒进下水道。
倒奶事件背后,无底线的选秀节目正在侵害年轻人的三观
网络流传的视频中有几个被雇佣的工人坐在一堆牛奶箱子面前,熟练地打开牛奶,再将牛奶倒掉,重复如此,不少人也在好奇这难道是牛奶过期了吗?
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视频中被倒掉的牛奶是蒙牛旗下的真果粒这款产品,并不存在过期等问题。而且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那就是除了倒掉牛奶之外,这些工人还把瓶盖收集起来了,难道这是在致敬“买椟还珠”的历史典故吗?
经过了一系列舆论的发酵,“倒奶事件”背后的缘由也渐渐浮出水面,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大家变得更气愤了!据悉,这款蒙牛真果粒的牛奶和一档选秀节目有关,粉丝们要通过扫瓶盖内的码才能给偶像投票,因此只要票数越多,偶像成为大明星的概率也更大,这才有了“倒奶事件”。
当选秀节目不单单只看实力而看粉丝票数的时候,是不是就意味着只要有钱就能成为大明星?这种选秀机制的节目存在的意义是资本家谋取利益的方式,还是真的在给娱乐圈做贡献?不少人也表示,这种没有底线的选秀节目侵害了年轻人的三观,“无脑粉丝”越来越多了。不过就在大家把矛头对向一些“无脑粉丝”的时候,央视出来发声了。
央视新闻痛批蒙牛真果粒,道歉之后仍有1.5亿销售额
5月5日晚,央视新闻出来回应,表示此次倒奶行为不仅违反了《反食品浪费法》,除此之外还痛批背后商家,称商家在此次“倒奶事件”中难辞其咎,为什么商家难辞其咎呢?
反观另一档选秀节目,商家是把投票助力方式印在瓶身外侧,粉丝们不用打开牛奶就可以进行投票,如果真的有喝不完的牛奶也可以自行组织捐赠活动,而蒙牛真果粒却把投票方式印在瓶盖里,得打开瓶子才能进行投票,这个做法不就是直接助推了“倒奶事件”的发生吗?
在5月7日,蒙牛真果粒对这件事情进行了道歉,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蒙牛真果粒在这次风波中,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根据数据推测,蒙牛真果粒在这档选秀节目中的销售收入已经高达1亿元以上。
笔者了解了一下这档节目的投票规则:该节目是以助力值来计算排名的,目前投票排名前三的助力值一共有多万。其中售价54元一箱的真果粒可以兑换10个助力值,69元一箱的真果粒可以兑换20个助力值,也就是说1个助力值大约在3.5-5.4元之间,照此计算,蒙牛真果粒这次的销售收入最多可以达到1.5亿元以上。
牛根生也没料到,蒙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曾经的蒙牛还没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其创始人牛根生还是从伊利出来的。在年的时候,牛根生在养牛场工作,年正式进入伊利当一名洗瓶子的工人,在当上了伊利的经营副总裁之后,牛根生被免职了。
年,牛根生创办了蒙牛,短短5年时间,蒙牛的销售收入高达72亿元。随着时代的变化,蒙牛的发展也迎来了新变化,在年-年期间,蒙牛的营销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分别是27.3%、27.2%和28.3%。在年,蒙牛的营业收入高达亿元,净利润为35亿元左右。
要说蒙牛的发展转折点,还得从年的选秀节目说起,当年蒙牛花了万费用冠名了《超级女声》,节目给这款产品带来了25亿元的销售额。随后蒙牛开始在综艺节目上频频露面,先后赞助了多档知名综艺。在至年,蒙牛净利润营收也从.27亿元增长至亿元。但是令牛根生没有料到的是,帮助蒙牛走上花路的营销方式,最终会让蒙牛背负万千骂名,惨遭央视痛批,而且一切来得如此之快。
换而言之,如果蒙牛只是踏踏实实地赞助节目,不牵扯平台和粉丝的利益,或许也能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牛根生或许自己都想不到,如今的娱乐圈早已是资本家利益链交织的嘈杂之地,因此一旦进入这个利益链蒙牛也很难独善其身。
对于这件事,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吗?你们觉得商家、平台和粉丝谁的过错更大一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由商事奇谈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平台、渠道,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