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世纪英雄叙事诗《尼伯龙根之歌》是在公元五至六世纪的两首民间叙事短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即《西格弗里之死》和《克琳希德的复仇》,前者是关于西格弗里的英雄传说,后者是有关匈奴人灭亡勃艮第族的历史故事。到八世纪左右,这两首短歌逐渐融合成为首尾一贯的尼伯龙根的故事;到十三世纪才被整理编写,具有现在的形式,其作者姓名不详。
长诗中的许多人物,虽然来自公元第五至六世纪民族大迁徙时代,但是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却是十二世纪的,反映了十二世纪骑士文学的影响。
《尼伯龙根之歌》中的西格弗里是尼德兰王子怀揣一把宝剑和一件隐身衣,他勇往直前,杀死过*龙,并用龙血沐浴,从而全身皮肤如坚甲一般。而只因在沐浴龙血时,有一片菩提叶落在他的背部,没有沾到龙血,这就给他留下了一处可以致命的地方。
西格弗里听说勃艮第国王恭太的妹妹克琳希德非常美丽,便前去求婚。他先帮助恭太王顺利地打败了入侵的撒克逊人,后又打扮成家臣,随恭太王去冰岛,凭借隐身衣战胜了武艺超群的冰岛女王布伦希德,迫使女王答应嫁给恭太为妻。
这样,西格弗里娶到了恭太王的妹妹克琳希德。在两对新人同时举行婚礼时,布伦希德看见恭太的妹妹和一个家臣结婚,感到难过,新婚之夜拒绝和恭太接近。第二天夜里,西格弗里又披上隐身衣帮助恭太王制服了布伦希德,并顺手偷走了她的戒指和腰带。
不久后西格弗里带着克琳希德回到自己的国家,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十年后,两对夫妇再一次在勃艮第相聚,两位王后各自炫耀自己的丈夫,引起争吵。克琳希德说布伦希德是西格弗里的情妇,并拿出戒指和腰带作证。布伦希德又羞又怒,决意报复。恭太的朝臣哈根设计骗克琳希德说出了西格弗里背部的秘密要害,随后就在狩猎时伺机刺杀了西格弗里。恭太王和哈根还从克琳希德手中抢走了尼伯龙根的宝物,因怕宝物日后被克琳希德夺回,故把它们沉入莱茵河中。此次,《尼伯龙根之歌》第一部的故事结束。
十三年后,克琳希德嫁给了匈奴王艾柴尔,她始终在准备报仇。又过了十三年,她怂恿匈奴王邀请她的亲人和哈根前来赴宴。客人来到匈奴宫廷,先进行比武竞赛,后来开始了残酷的屠杀,双方牺牲巨大,恭太王也被杀。最后哈根因坚持不肯说出尼伯尤根宝物所在,被克琳希德亲自斩首。匈奴老将希尔代布郎认为哈根是英雄,不能容忍他死于妇人手中,立即上前把克琳希德杀死,全诗就在这里以悲剧结尾收场。
《尼伯龙根之歌》一方面歌颂了胸怀坦荡、急公好义的英雄,一方面暴露了封建社会的残酷、丑恶以及当时的权势之争。而十二世纪时骑士和宫廷的生活习惯,包括当时臣属对领主的“忠诚”,在长诗里也有所反映。原诗行文朴实,遣词精练,节奏鲜明。《尼伯龙根之歌》是德国中世纪文学的宝贵遗产,批评家有时称它为德国的《伊利亚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