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刚刚成立时,第一件事就是在呼和浩特主要街道上树立块广告牌,上面写着一行大字:向伊利学习,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没想到,仅仅是一夜之间,四十多块广告牌全部被砸了个稀烂。
按理来说,这是对蒙牛广告战略的蓄意破坏,但却让蒙牛因祸得福,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让蒙牛第一次出现在了公众视野中。
那么蒙牛的广告牌到底是谁砸的?蒙牛又和伊利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要从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说起了,他堪称是中国商界的传奇人物。从一个穷苦的放牛娃,到中国奶业“教父”,牛根生的创业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是牛根生的真实写照。
年,牛根生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因为家中贫穷,父母便将牛根生以50元的价格卖进了城里。
牛根生的养父职业就是养牛,因为父亲的缘故,牛根生从小就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
牛根生养母的管教则极为严格,他后来回忆说,当初跟养父母生活时,吃东西总是分成三份,一家三口一人一份,无论买什么也买成三份,这个习惯多年不改。
如果牛根生出去玩,养母还会给他规定好时间,如果稍微晚一点回来,就会被惩罚。
虽然当时的牛根生非常不理解养母,但是当他经历过很多之后回首往事却觉得养母让他受益无穷。
14岁那年,牛根生养母去世,20岁时养父去世,牛根生彻底变成了孤儿。他在采访时曾经感慨: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就感觉走到哪儿都是看别人的脸,看别人的眼色,从小就养成了老是在想怎么样才能满足别人的需要,怎么样能满足别人的需求,怎么样能让别人对自己不要不满意的这种习惯。
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固然是艰辛的,但是牛根生还是坚强地生活了下去,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业,“顶班”成了一名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养牛工人。
厂长孙有亮看牛根生就自己一个人,所以对他格外照顾,年,牛根生准备结婚了,但是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0块,掏空家底也结不成一个像样的婚,孙有亮便找了个机会把牛根生拉到一边,问他有没有困难,没想到牛根生一口回绝,对于自己的嘴硬,牛根生有两个心理,第一,谁会借钱给连父母都没有的人呢?第二,老领导只是卖个人情,他估计牛根生不会要才佯说借钱的。
不过,现实终于逼得牛根生不得不借钱,他想到了老领导,直接一通电话打过去,把真实想法说了出来:对他领导有意见,觉得领导不是真心帮他。孙有亮听完却直接告诉牛根生,让他来办公室拿钱,然后将全部存款元钱交给了牛根生。
在当时的年代,元已经是一大笔钱了,这份真情,牛根生记了一辈子,把老厂长当亲生父母一样孝敬。
年,牛根生遇到了郑俊怀,这一年33岁的郑俊怀被调到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当厂长,而牛根生所在的大黑河牛奶厂又和郑俊怀领导的厂子进行了合并,二人的命运轨迹就此相交。
当时这家牛奶厂已经连年亏损,甚至濒临倒闭,而郑俊怀被调到这里,上级领导显然也是经过一定考量的。
原来郑俊怀担任呼市奶牛公司招待所所长的时候,为了创收,郑俊怀出了一个奇招,他请了一个外地炸油条的师傅,在公司门口做起了早餐生意,以“早餐吃油条喝鲜奶”的鲜明旗号吸引了很多人排起长龙,油条鲜奶这种土洋结合的方式意外的受欢迎,仅一个月就为招待所赚了2万元,在当时可谓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称“活财神”。
所以郑俊怀的工作能力一直都很强,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点子多”,领导此次安排就是想看看郑俊怀能不能把这个厂子“转危为安”。
接手之后,郑俊怀先找了一批有文化基础的青年,高中学历的牛根生很快就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