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至今的荷马史诗实际上有两部,一部是《奥德赛》,说的是奥德修斯回乡的事儿。另一部是《伊利亚特》,说的是特洛伊战争的事儿。荷马史诗在古希腊时期就是非常重要的作品,直到今天为止,也仍旧是一种可以给生命提供慰藉,给生活提供解惑的精神食粮。
比如说,当你问出诸如活着的意义这种非常具体、但又有些超脱日常经验的问题时,文学经验或许能给你提供些启示。
我们知道,《伊利亚特》描写了一场战争,一场时间跨度非常长、波及面非常大的战争。这场战争诞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英雄,就是阿基里斯。
阿基里斯的名声至今都被传唱,不光因为他的勇武绝伦,还因为他对于生命的深入思考。
阿基里斯并不是完全的凡人,他的母亲是神,意味着他身体有一半神的血统。
但他终究还是凡人,不可避免会遭遇生老病死,然后彻底被人遗忘,就像从来没有到这个世界来过一样。
身死名灭。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悲哀,且古今中外无不如此。总有一天你会意识到生命是短暂的,如梦如幻,如露亦如电。这种生命的局限性和人对永恒、对确定性的追求是完全相悖,且非常难以弥补的。
当你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如果不是一味颓丧,便一定会努力寻找更高层的精神寄托。比如说求助于宗教,或者献身某种伟大的事业,或者留下一些不会被时间磨灭的痕迹。
前面说过,阿基里斯的母亲是神。相对于人来说,神总是有些未卜先知的。她看到了儿子的命运,她非常爱自己的儿子。
她对儿子说,如果你参与这场战争,你的功绩会被永世传唱,但是你也不能再从战场上回来。你如果不去,你可以在世界上某个地方享受生活,幸福终老,但你也会像其他凡人一样,皆有一死。
母亲并没有阻挡儿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她只是在为阿基里斯的命运哀悼。
看着他现在这样地出众,是神一样的人中豪杰,却又将眼睁睁看着他被夺去这一切,她无能为力。对母亲来说这有什么区别呢?无非是阿基里斯的生命被战争夺去或者被时间夺去罢了,而她自己,在儿子死后还要永恒地活着。
人总有一天会意识到这种生命的局限性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阿基里斯也一样,他如今看到了自己的命运。
随后怎么选择呢?
他还是选择了踏上战争之旅,让生命更迅速地燃烧。他要去夺取荣耀和盛名功绩,即便明明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
《伊利亚特》故事就是这么开头的,阿基里斯已经到了特洛伊城下,并且和带头大哥阿伽门农发生了冲突。他感到愤怒,并表示不再出战,而宁愿作壁上观。
战争僵持着,所有人被拖入无尽头的痛苦,并且对于阿基里斯而言,这里也无所谓永世留名和战争的荣耀。这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充满了等待、折磨、喧哗,和无意义。
不可一世如阿基里斯,却要承担阿伽门农的羞辱(在他自己看来)。恐怕他还曾会想,或者已经想到: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远离战争,享享清福呢。
但事态因为朋友被赫克托耳杀死而发生了彻底改变。
当然就赫克托耳来说,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保卫自己的城池,这是他该尽的义务嘛。
但是阿基里斯的怒火却被彻底点燃起来了。他要复仇,要手刃赫克托耳,屠戮这座不可一世的大城,让成千上万的人品尝自己所受的痛苦。他终于决定出战,过来宣布赫克托耳的死期。
不光如此,在他杀掉赫克托耳后,还用车拉着赫克托耳的尸体绕着城跑,以此泄愤!
但这能改变什么呢。朋友已经死了,永远地死掉了。
赫克托耳的父亲,普里阿摩斯老王,一个失去了许多个儿子、失去了赫克托耳、并马上就要亲眼目睹王城陷落的人,只身一人,以一个老迈父亲的名义深夜到访,跪倒在阿基里斯面前,亲吻着仇敌的手,请求对方归还儿子的尸体,准许给赫克托耳一个体面的下葬。
老人知道一切已经结束了,自己注定要在风烛残年承受这种常人难以忍受的、国破家亡的打击。
但是既然还活着,作为一个父亲活着,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他不能坐实儿子抛尸野外,任由曾经高贵的身体被乌鸦和野狗抢食。为了换取这具看一眼就心碎的尸体,普里阿摩斯不惜一切代价,包括王的尊严。
阿基里斯快乐吗?
大仇得报,盛名在即,掌控一切局势,俨然一敌国。敌人的命运操控在自己手里,阿伽门农也要仰仗自己,出发前要的一切现在都有了。
他快乐吗?
他看着老迈的普里阿摩斯,想起自己远在故乡的老迈父亲。正如自己亲手夺取赫克托耳的生命,任由普里阿摩斯心碎一样,自己的父亲马上也要给自己送终了。此刻这对本该是仇敌的老少,对火而坐,痛哭失声。他们痛哭于失去或即将失去的至亲,也痛哭自己的生命。因为有相似的痛苦,他们相濡以沫。
但那又怎么样呢?
凡人皆有一死,生命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如果想靠永生不死来追寻永恒,那就是痴心妄想。“迟早要死”是凡人解不开的诅咒,但也正因如此,活着才有了张力和厚度,有了戏剧性。一个有阅历的成年人阅读伊利亚特,会发现做人比做神更快乐、更踏实。因为神的一切行动或即将采取的行动,都因为永生不死而被稀释了意义,都变成了可有可无、不再必要。
那晚后,阿基里斯归还了赫克托耳的尸体,他也与自己和解了。战士们该吃吃该喝喝,该比赛比赛该运动运动。阿基里斯知道,命运不久以后就要上门了。他坦然对待,生命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题主问题是:既然人都会死去,那么为什么要活着?
实际却应该是:正因为人都会死去,所以才要赶紧活着。
如果你长生不老,明天跟今天一样,放眼未来永远都有机会,那请问还有什么事情是今天必须要完成的吗?何不高歌纵瘾,爽了再说?反正还有明天,还有无限个明天呢,对不对。
正因为凡人皆有一死,所以才要: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既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柯察金
其它文章推荐:
我们为什么应该记住屈原
罗胖也来卖保险,将带来什么?
凯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