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全能战士伊利跨过1100亿大关,中国
TUhjnbcbe - 2022/10/26 13:54:00

◎懂财帝(ID:znfinance)|嘉逸

如果要在中国乳制品行业中寻找到一家同时兼具超强创新力、业绩“长牛”以及低估值属性的公司,“奶茅”伊利股份(SH.)无疑是首选。

过去二十余年,这个“全能战士”在液态奶、奶粉以及奶酪等细分领域创新打造了多个顶流爆款产品,并因此登顶成为中国乳业霸主。

同时期在资本市场,伊利市值更是累计实现了约.83倍的涨幅,投资回报率堪比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现在,伊利的新目标是:重构中国乃至全球乳业的竞争格局。

4月27日,伊利发布的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达到.95亿元,同比增长14.15%,成为中国、以及亚洲首家越过千亿营收大关的乳企。

以此为标志,中国乳业破旧立新,正式开启“一超多强”时代。

但伊利及其掌舵者潘刚显然并未满足于此。

潘刚在庆祝大会上表示,千亿只是起点。未来,伊利要在年进入全球乳业前三,在年实现全球乳业第一。同时,伊利还要为消费者、为行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拔节无声、抓铁有痕。全球龙头伊利站在新的起点,正绘制中国民族乳业崛起腾飞的新篇章。

千亿伊利进阶“双核CPU”

年报发布当日,伊利还发布了年一季报。

财报数据显示,Q1,伊利业绩继续保持高速稳健的增长态势,营收达到.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41%。

将时间对比跨度再拉到五年周期,能够清晰地看到,从到年以及Q1,伊利营业收入几乎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且增速高于同业。

赚钱能力方面,年,伊利归属净利润达到87.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98%,而这一增速是近7年来的最高值。

Q1,伊利盈利曲线继续向上,归属净利润达到35.19亿元,同比增长24.32%。

再拆解主营业务来看。年,伊利旗下“基石业务”液体乳板块营收达到.11亿元,同比增长11.54%,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常温液态类乳品的市场渗透率比上年同期提升了0.7个百分点。

其中,伊利纯牛奶、金典纯牛奶、安慕希常温酸奶系列产品年销售规模均超过亿元,已经成为国民级爆款产品。

同时期,针对民众消费升级以及个性化需求等新趋势,伊利不断加码布局高端奶、特色奶产品,并取得了亮眼的业绩。

统计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金典有机系列产品市占份额增长了0.64个百分点,位居有机奶品类第一;“畅轻”低温酸奶市场占有率位居细分品类第一;“臻浓”系列纯牛奶年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近六成;“舒化”高端功能系列产品也实现了近三成的增长。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石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伊利的“第二增长引擎”——奶粉及奶制品业务板块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年,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9亿元,同比增长25.80%,在三项主营业务中增速最快。营收占比达到14.72%,较年提升1.37个百分点。

在该业务板块中,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金领冠的表现最为亮眼,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级,成为新的国民级爆款产品。尼尔森零研数据显示,年,伊利婴幼儿配方奶粉零售额市占份额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市场第一。

成人奶粉方面,同时期,伊利成人配方奶粉零售额市占份额同比提高了2.2个百分点,市占份额同样位居市场第一,继续保持绝对领先地位。

奶酪是国内较新、潜力巨大的赛道,也是伊利旗下最“生猛”的细分业务。去年,在常温、低温、2B和2C的全面布局下,奶酪业务取得了超过%的收入增长,市占率大幅提升6.3个百分点。

对此,申港证券表示,我国奶酪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国产品牌市占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信达证券认为,奶粉行业是乳业皇冠上的明珠,奶酪行业则是蓝海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以中长期视角看,伊利若能在这两个细分赛道实现突围与崛起,将进一步打开公司发展的想象空间。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比喻道,借鉴计算机领域的概念来看,如今,伊利已是中国乳制品行业中少有的拥有“双核CPU”,以及强大算力的超级计算机系统。

这台超级计算机的“主核CPU”——液体乳板块正稳健发展,其“第二核心CPU”——奶粉及奶制品业务也正积蓄着增长动能。

而按照计算机设备的发展规律,未来,当“双核CPU”高效率运转,伊利这台营收已经超过千亿元的“超级计算机”,还将有望实现新的非线性式的高速增长。

中国乳业“全能战士”

在激烈的乳业竞争中,为何伊利能在中国、以及亚洲成为首家跨越千亿营收门槛的龙头公司?

懂财帝结合券商研究报告认为,核心原因在于伊利已经成为乳业“全能战士”:

(1)拥有%规模化集约化奶源供给;

(2)拥有领先的创新与数字化营销能力;

(3)拥有强大的渠道与供应链协同能力。

奶源是乳企发展的基础,得奶源者得天下。伊利深知“奶源革命”的重要性,其早在8年就在产业链上游开始了相关布局。

到如今,伊利已经凭借自有奶源+合作奶源+国际优质奶源,率先在行业内实现了%的规模化集约化奶源供给。

伊利联营企业优然牧业是全球最大的原料奶供应商,奶牛存栏量为41.6万头。伊利控股的中地乳业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拥有优质的牧场资源,奶牛年化单产达为11.96吨。

报告期内,伊利继续推行合作奶源策略,通过课程培训、数字科技、金融产品等工具赋能合作牧场与农户,帮助他们实现“奶源升级”与收入增长。

在海外,伊利还通过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企WestlandDairy、澳优乳业等,掌控了新西兰、荷兰、澳大利亚等全球“*金奶源带”的乳业资源。

创新研发能力是乳企持续穿越消费周期的核心要素。

年,伊利继续“重仓”创新,研发费用达到6.01亿元,同比增长23.39%。Q1,伊利研发费用为1.16亿元,同比增长11.52%。

受益于长期的高研发投入,伊利已经进化成为中国乳业最硬核的“科技极客”。

截至年末,伊利累计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为件,累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6件,是获得“中国专利奖”最多的乳品企业。

同时期,伊利新建的乳业创新基地已被批复作为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总部,该中心为科技部批复的唯一一个国家级乳业技术创新中心。

具体到细分赛道,在业内,婴幼儿配方奶粉一直被视为乳制品技术研发和创新的高地。

伊利就是那个一直攀登的“攻坚者”。今年2月,伊利旗下金领冠婴幼儿奶粉率先完成配方升级通过“新国标”审核,由此成为了唯一一家通过史上最严“新国标”的奶粉头部企业。另外,截至目前,金领冠旗下的专利已达70余项。

财报显示,在产品研发之外,伊利还将科技能力运用到了营销渠道与数据分析领域。

年,伊利继续拥抱电商平台。星图公司调研数据显示,伊利常温液体乳在电商平台的零售额市占份额为28.4%,持续位居电商平台常温液体乳细分市场首位。

报告期内,伊利上线了数据治理以及AI算法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伊利能够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动向,以优化产品结构。

渠道与供应链协同能力是支撑乳企商业版图持续扩张的大动脉。尤其在如今的中国,下沉市场对于乳制品的需求正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态势。

据凯度调研数据,年,中国地、县级市场的液体乳消费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7.4%,并且购买液体乳的家庭户数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5%,平均单次购买数量和购买频次均在上升。

伊利秉承让所有中国人喝上优质牛奶的目标,一方面加速奔赴广袤的下沉市场。

年,伊利基于数字化系统的支持,已实现超13亿级的消费者触及数。其中,伊利在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场渗透率分别比上年同期提升了0.6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伊利继续整合全球优质奶源,全面提升供应链协同优势。截至去年12月底,伊利综合产能达到万吨/年,远高于国内同业。

总结来看,从自主奶源到研发创新与数字化营销,再到渠道与供应链,伊利这位乳业“全能战士”不仅正在释放其全产业链势能,更为国内乳企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优秀样本。

后千亿时代的可持续商业

公开资料显示,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乳制品第二大消费国,但人均消费量仅为25kg,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kg,仅约为欧美国家人均年消费量的十分之一。

对此,有行业人士认为,伴随着民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以及个性化、高端化等消费升级趋势的渗透,乳品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国内乳品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容。

对标未来,伊利已经提前布下了棋局。伊利在年报中表示,年,公司将继续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加快功能性乳品及专业级乳品的创新开发步伐。

更为重要的是,潘刚还强调,在后千亿时代,伊利将积极投身于可持续发展的“前沿阵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据报道,4月8日,伊利正式发布了《伊利集团零碳未来计划》、《伊利集团零碳未来计划路线图》,伊利已在年实现碳达峰,计划在年前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并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第一家发布双碳目标及路线图的企业。

截至目前,伊利已相继建造出中国食品行业首个“零碳工厂”、首款“零碳牛奶”、中国奶粉行业前2家“零碳工厂”、中国冷饮行业首个“零碳工厂”。

同时,作为行业龙头,伊利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扶持上游奶业发展,以奶业振兴带动乡村经济振兴、乳产业链健康持续发展,最大化发挥全产业链协同价值。年报显示,年至年期间,伊利累计服务产业链伙伴户,累计提供融资扶持约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伊利已经带动万农牧民走上致富路。另外,年至今,伊利已陆续捐赠3.8亿元投入抗击新冠病*疫情。

中国有盛事,同样必有伊利。

继奥运会、世博会、冬奥会等项目后,近期,在神舟十三号乘组归来之际,伊利携手中国航天启动“未来乳业太空实验室”,正式开启了航天技术与乳制品及健康食品领域碰撞融合的新局面。

借鉴波士顿咨询的“可持续商业模式理论”来看。如今,伊利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以实现二者的融合共生。

伊利,正加速实现消费者价值、社会价值、股东价值领先的目标。

“价值洼地”的无限机遇

“明显低估”、“估值偏低”、“稀缺标的”……近年来,已经很少有一家赛道龙头公司能像伊利一样,同时获得多家券商机构给出的“价值洼地”信号。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4月29日A股收盘,伊利总市值已从4.21亿元上涨至.13亿元,累计实现约.83的涨幅,投资收益率堪比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但伊利最新的滚动市盈率仅为26.21倍,对应公司高ROE与高投资回报率表现,明显处于价值低估区间。

对于“价值洼地”,嗅觉最灵敏的券商研究机构们早已闻风而动,纷纷察觉到了伊利未来的价值增长机遇。

信达证券在今年2月发布的研报中就已给出了“买入”评级与54元的目标价。在年报发布后,信达证券继续维持“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上调至56元。

华创证券也表示,伊利盈利提升确定性突出,在大众品板块面临需求、成本双重压力升级背景下更显稀缺,当下估值重申“强推”评级,目标价为60元。

按照最新收盘价粗略计算,伊利股价短期内或将至少有45%以上的成长空间。

而长期来看,未来,当商业价值与ESG概念所代表的社会价值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的伊利必将受到更多投资者的追捧与青睐。

A股“奶茅”或正处于价值腾飞的前夜。

参考资料:

1

信达证券,马峥,《王者荣耀,行稳致远》

2

信达证券,马峥,《突破千亿,再次启航》

3

申港证券,曹旭特、汪冰洁,《伊牛当先无往不利》

4

华创证券,欧阳予、范子盼等,《开启后千亿新阶段,Q1净利率创新高》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FIN-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能战士伊利跨过1100亿大关,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