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从伊利的半年报,聊聊我的佛系炒股
TUhjnbcbe - 2025/5/21 0:13:00

来源:雪球

刚才朋友给我发了伊利股份的财报,其实我不是太关心,我是真的炒股炒成佛系了。为什么佛系,今天我想顺着这个半年报随便聊聊我的佛系炒股。

年6月3日,当时我的资金量还比较小,我也记不得具体是多少了,大概是股票和基金一共有五六十万的样子。在这一天,光大证券发布了一份万字研报,唱空伊利,大概意思呢就是各大超市和京东都充斥着又便宜又好喝的进口牛奶,伊利将步张裕的后尘,被进口彻底打败。

在这一天伊利开盘后直线下跌,在-6%的时候,我买了4w元。我当时的股票账户大概也就二三十万的样子,4w对我来说也算重仓了。后来收盘大概下跌了8%。这一天它的市盈率14倍。

说实话,时间太久了,我真的记不清当时的想法了,就是觉得进口牛奶看着让人很不放心。后来一个月后伊利的董事长开始增持。按照前复权看,我的第一笔建仓的成本是10元,后来年16元左右又买入一次,是比较大的一笔,中间买了很多股股这些都不算了。

现在持有伊利可能00多股,30几万元,怎么说呢,就觉得其实挺少的,因为自己本身本金确实也不多,当初建仓时本金更少。这就是持股分散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个股都不是很多。

这么多年虽然金额来看并没给我带来多少利润,可能十几万,二十万。但是从一开始,我就把伊利作为非卖品看待。

有朋友问我,怎么看股票的基本面,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有2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就是我持有伊利这样,很多年的跟踪,我可能不记得它的具体利润数字,但是我了解它。知道它毛利,负债,产业布局。知道它这些年的拳头产品的发展路径。并且也知道董事长曾经卷入舆论风波,也知道前董事长和现任董事长的恩怨情仇。也知道今年自媒体对伊利的各种诘难。

曾经有朋友劝我说伊利可能要在舆论上吃大亏。我都选择忽视,甚至平时的文章也很少聊伊利的基本面。什么原因,一方面是我多年的了解,另一方面后面继续说。

第二个方向,我认为其实没必要对每个企业都进行详细了解。有一些很好的策略可以忽略详细的基本面。这个后面一起说吧。

什么是佛系炒股,比如伊利,它为什么作为非卖品,这是基于2个原因。

第一,伊利的规模效应。巴菲特曾经说过,影响企业生死的是成本。而对企业成本影响最大的就是规模效应。基于这个理论,也基于伊利安慕希对莫斯利安的反超等等实例,都可以看出来规模效应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再比如我选择万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对于高杠杆行业,它的成本是什么?其实就是融资利率。对于万科来说它可以发行超低利率的债务,就是它的成本优势。

第二,我对伊利股份这支股票的了解。每个股票都有它的自身的性格,拿伊利来说,市值0亿可以成为上证50的十大权重,而海天亿仍然不是十大权重。最大的原因是流动性,伊利大部分筹码都分布在各种机构手里。以今天为例,伊利的成交金额34亿,海天成交额只有16亿。

流动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它的估值,什么意思呢,博弈越充分,它的估值越合理。比如海天,始终维持很高的估值,除了它优秀的基本面以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筹码过于集中。它的稀缺性造成了它的高估值。而伊利的估值常年维持合理范围,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筹码相对更分散。

相比于高估值高成长,我更愿意选择伊利这样的合理估值,股价长期被业绩自然推动。这才是非卖品的重要属性。

伊利的半年报,数据好到我有点怀疑。二季度单季度利润同比增长70%,报表里没有找到特别细致的说明,可能2个原因,第一是线上销售的发力,增长40%多。第二是以综艺节目的冠名费用为代表的成本降低,这部分转换为利润是可以理解的。

(昨天写文章时还没看到政府补贴的补充。后来才知道政府补贴的事情,不然70%多,实在有点多,难以理解)

作者:洛阳小散户链接: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伊利的半年报,聊聊我的佛系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