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养牛是个“苦”行当。
过去说到养牛,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乡土味的,人工、笨拙、环境差。现在提到养牛,技术手段、专业设备一应俱全。从十年前“庭院式饲养”的农户散养再到现在的规模化养殖,新式养牛已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来到伊利的哈沙图牧场,见到了数百头奶牛一起被挤奶的场景。半封闭式的棚内奶牛们排排队站在圆形转盘挤奶设备上,他们自己会上和下,秩序井然,偶有燕雀盘旋在上空叽叽喳喳,那也不打扰奶牛们认真“工作”,棚外不远处就是一大片绿草地,那是奶牛们平时“娱乐”的地方,还有公牛犊在“卖萌撒娇”。这样的场景远看像是一幅人与牛,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立体油画。
小公牛犊特别“害羞”,躲在里面悄悄地为什么是“苦”行当呢?
一包伊利牛奶“从无到有”,牧区既是源头,饲养好每一头牛至关重要。伊利集团通过政策引导及奖励拉动,全面推进牛群品质、饲草料质量和养殖技术的全面提升。
首先是牛群品质。从选择优质的“种子”开始,伊利选用的奶牛,主要为美加系荷斯坦奶牛,这种奶牛是目前世界上产奶量最高的奶牛品种,是全球公认的最优种乳牛。
其次是饲草料。作为奶牛“口粮”,伊利也下了大心思。%使用全株青贮和紫花苜蓿。以紫花苜蓿为例,紫花苜蓿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重要营养成分,并且含有奶牛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列牧草之首,有着“牧草之王”的美誉。
再来就是养殖技术与管理。由于规模化养殖与散户养殖不同,必须要借助现代化技术才能提升管理。伊利集团引入世界上最先进的饲养管理理念和技术,通过信息化养牛、电子监控和可视化运输等措施。%安装和使用精准饲喂系统;%配置奶牛卧床及开展舒适度项目;%机械化挤奶;%提供嵌入式服务。
企业的规模化养殖,不仅带来了奶牛业新技术的提升,更带来了新理念的普及和推广,实现了从传统养殖到现代养殖的转型,保障了奶源供应的安全可靠。
奶牛在转盘式挤奶设备上挤奶02
当下哈沙图牧场的一头优质奶牛一天的产奶量可以达到30公斤以上,这不仅仅是奶牛品种的优化,也有饲养技术水平的提高。
说到这里有个关于牛奶蛋白质含量的话题,这也是争议比较大的话题。前段时间,中国乳业再起风波,关于标准等问题再次以“阴谋论”的形式被抛了出来。
先来看一下中国国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鲜乳主要指标对比:
在国标中生鲜乳蛋白质标准是2.8克/克,而欧盟标准接近3克。事实上我们成品奶的含量是普遍超过3克甚至更高的,精品奶如伊利金典有机奶、金典娟姗全脂纯牛奶则达到了3.8克。
相比之下,在中国市场上常见的几款国外品牌纯牛奶,蛋白质含量最高不超过3.8g,绝大部分产品在3.3g-3.5g之间。
在争议比较大的国标中,除了蛋白质含量之外,还有一个数字是菌落数,中国的国标是小于万cfu/ml,欧盟是小于10万cfu/ml,日本的国标则是在万以内,比中国还要多万。
而欧盟的10万标准也是取的平均数,且并不会因为不达标而拒收。而伊利在这10年来逐年递减,到年平均值为1.77万/ml,是远高于欧盟标准的。
可以说,伊利产品的蛋白质含量比国标高许多,同时优于绝大部分国外同类产品。在营养性、安全性两方面,堪称龙头。
伊利秉承伊利即品质的企业信条,对产品品质的管控极其严格,在检测过程中,伊利设立了质量管控“三条线”。
即在国标线的基础上,伊利提升了50%的标准,制定了企标线;在企标线的基础上,又提升了20%的标准,制定了内控线。企标线严于国标线,内控线严于企标线,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自身食品安全的风险管控能力。
伊利将品质视为生命的信条一点也不含糊。
03
这些年来,伊利加快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在欧洲进行科研创新,在新西兰开拓了优质奶源,在东南亚等努力拓展国际市场。
经过长期的耕耘,伊利初步实现了覆盖亚洲、大洋洲、欧洲和美洲的全球资源网络、全球研发网络和全球市场网络布局。随着全球布局越来越完善,伊利有信心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品质更好的健康产品。
近年来,中国婴幼儿乳粉高速发展,国内主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生产、设施设备、硬件条件基本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检验能力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指标和营养指标与国际水平相当,国产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消费信心逐步恢复。
随着生产水平、质量安全和创新实力的不断提升,有些国产乳粉品牌已经迎头赶上,国内外婴幼儿乳粉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以伊利为例。从3年开始,伊利走遍全国,采集母乳样本。在大量母乳营养成分数据的支持下,通过对母乳中的脂类、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微生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伊利取得了五项核心配方专利,并将这些专利发明成功应用到金领冠系列产品中。此外,伊利还入局羊奶粉市场,发布了第一款羊奶粉——金领冠悠滋小羊。至此,伊利凭借对中国母乳研究的基础,实现了有机奶粉、羊奶粉两大关键品类的国产品牌布局。
未来,伊利将加强创新研发实力,研发更多、更好的产品,为广大消费群以及下一代成长提供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