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成立的蒙牛,承包了呼市路边广告牌,上面写着:向伊利学习,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没想到,当天晚上,四十多块广告牌全部被砸。
蒙牛的广告牌究竟是谁砸的?蒙牛得罪了谁?
共事16年,昔日“战友”反目成仇,成立对手公司
年,33岁的郑俊怀被调到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当厂长,这家奶厂连年亏损,濒临倒闭,为了让奶厂扭亏为盈,郑俊怀招了一批新员工,24岁的牛根生因此进入奶厂工作。
虽然是新人,但牛根生能力出众,他带领厂里的一批年轻人,让奶厂当年就开始扭亏为盈。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牛根生从基层一路晋升,成为公司二把手。
10年后,郑俊怀成立伊利集团,出任董事长,牛根生出任副总裁。同年,伊利上市,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当时,牛根生的业绩一直特别出色,公司八成的业绩掌握在牛根生手里,伊利一半人都听从牛根生的调遣。渐渐地,郑俊怀发现,牛根生在伊利的威望超过了自己,于是处处针对牛根生,把权利逐步收回到自己手中,伊利的大小事务他都亲自签字,就连办公室买一把扫帚也得他签字才行。
牛根生也发现了工作中的异样,还曾因工作中的事情去找郑俊怀诉苦,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是因为自己“功高盖主”引起领导的不满。在伊利处处受限的牛根生,一共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前两次都被郑俊怀挽留了,牛根生只好收回了辞呈。但牛根生发现,自己在公司的处境变得越来越恶劣了。
在伊利的一次董事会上,牛根生第三次递交辞呈,牛根生对郑俊怀说:“郑大哥,如果你想让我离开,我现在就正式辞职,至少不能因为我个人影响公司的发展。”郑俊怀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但当牛根生伸手想拿回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了辞呈,对牛根生说:“你先回避一下,我们讨论讨论再做决定!”
牛根生不知道他们在会上是如何讨论的,讨论的结果便是将牛根生流放北大,让他远离伊利。
从北大进修回来后,牛根生正式辞职,离开伊利。
辞职后,牛根生于年创立蒙牛,准备再造一个伊利。之后,伊利和蒙牛的竞争拉开帷幕。
蒙牛成立后,原来跟着牛根生的部下,纷纷离开伊利,投奔牛根生,总计多人,涉及生产、经营、销售、市场营销、原料设备等各个部门,很多都是伊利各个部门的一把手。
眼看着自己公司的人才纷纷流入伊利,郑俊怀心里气得牙痒痒,自己培养了十几年的得力助手,居然与自己反目成仇,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广告牌被砸,却因祸得福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