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伊利达成千亿目标后,潘刚发了些牢骚
TUhjnbcbe - 2025/1/15 19:24:00

年4月28日早上,伊利董事长潘刚挺忙的,安排了三个事:投资者会议、接待自治区领导到访、出席物流项目揭牌仪式。前两项都和伊利刚刚公布的多亿营收有关,潘刚为把投资者会议提早到8点半致歉,但听起来更像是在分享兴奋与喜悦。

潘刚是在年成为伊利一把手的,那年公司营收刚好突破了亿大关。16年后的年,公司营业总收入达到.95亿元,较上年增长14.15%;净利润87.32亿元,较上年增长23%。同一年,蒙牛营业收入为.42亿元,归母净利润50.26亿元。

前些年,这两家内蒙“乳业双雄”不断追求规模,增长也确实都很快。年时两家规模相当,年之后伊利反超、并逐渐拉开距离。最近5年,蒙牛管理层更迭,卢敏放上任后转而追求“有质量的发展”;伊利这边依旧狂奔,在年收入规模亿时,潘刚提出要进入全球乳业前5强,年时实现了目标。

纵向比较,从更能反映赚钱能力的每股收益指标来看,伊利年-年情况其实不如早年,到了年的每股收益是1.43元,终于超过了年(1.35元)的水平。

(最近10年伊利营业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

横向比较,从同业的经营利润率比较来看,伊利和雀巢、达能有一些差距。伊利年的整体经营利润率较高,达到10.5%,更多的年份是个位数;雀巢在年之后的5年里,平均经营利润率在12.70%,较高时接近过15%;达能之后5年的平均经营利润率稳定在14.71%,早年曾超过16%。

经营利润率的差异和它们不同的产品线、定价有关,雀巢乳制品包含奶粉、咖啡伴侣、冰激凌等,达能乳制品中也包含大量奶粉和酸奶;伊利、蒙牛液态奶比重高;当然利润率也和不同公司的控费情况相关,伊利、蒙牛在体育营销、广告投入方面颇为慷慨。

如潘刚所说,0亿是个里程碑,那如此庞大的伊利下一步要怎么走,能不能进一步改善赚钱能力?

定下年目标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

伊利产品线全面,占比最大的两个业务板块是液体乳和奶粉。年液体乳营业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11.54%。公司有3个亿级别产品:伊利纯牛奶、金典纯牛奶、安慕希常温酸奶。其他表现不错的还有:常温有机奶市占率上升了0.64个百分点,臻浓系列纯牛奶同比增长近六成,舒化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三成。

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9亿元,同比增长25.80%;金领冠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了。

规模达成之后,要改善利润。潘刚:”希望到年,我们的收入一定要做到两位数复合增长,利润率平均下来每年能有50个基点的提升。”

考虑到疫情等变量因素,潘刚进一步解释,(利润的提升)可能每年不统一,有的年份高一点、有的年份低一点,最终要确保:第一收入两位数增长,第二利润率必须提升。

“这个大方向不会变,而且我们说到肯定能做到。所以无论是收入端还是盈利端,我们都是希望能够给投资者更高的稳定性和确定性,甚至更好的增长。”

从年一季度数据来看,情况还不错:营业总收入.47亿,同比增长了13.47%,规模净利润35.19亿,同比增长24.32%;净利率达到11.35%,是近年新高。

还有一个好消息:年全行业有一个困难是供应有缺口、成本上涨,伊利管理层预计,年全年原奶供需基本平衡,奶价也会相对平稳。伊利产业链情况不错,早前在上游布局了优然牧业(含收购的恒天然牧场)、中地乳业,还有海外的新西兰第二大乳业合作社WestlandDairy。

奶粉与奶酪

卖配方奶粉与奶酪更好赚钱。

年3月,伊利已经拥有澳优59.17%的股份,第二季度要并表了;澳优羊奶粉的全球布局很好。在收购澳优之前(年),伊利奶粉市占率排第八,收购后直接跃居第二。(根据欧睿年数据,飞鹤以18.7%的市场份额居第一,第二三四位是雀巢、达能、君乐宝。)

潘刚:“婴幼儿奶粉是一个千亿级规模的市场,现在随着外资和小品牌份额纷纷下降,行业还有很大的整合机会,释放出来的空白市场对于企业来说都是很大的发展契机。对伊利来说,这就是机会,我们一定能抓住这样的机会。”

伊利的原则是:资源分配上,优先选择市场大、盈利好、机会多、且确定性高的业务。这也是为什么伊利对奶粉业务优先投入。

会议中,潘刚提到公司在内蒙有两大基地将投产,一是单体6万吨的婴幼儿奶粉基地,5月31日全面投产;二是奶酪基地,年12月投产。

奶酪领域,蒙牛通过对妙可蓝多的战略投资,目前占位比较领先,年奶酪收入同比增长41%。

伊利管理层判断:未来三年仍将是国内奶酪的黄金发展期,短期看,低温奶酪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常温奶酪快速发展,伊利想借助在常温产品上的优势赶上,“从奶酪行业发展来看,不会再是简单的价格竞争,而更多的是渠道力、品牌力、产品力、创新力的竞争。”

常温与低温

奶酪如今也分低温、常温,牛奶低温的好、还是常温的好?

前些年关于这个的争论很多,最近似乎不太被提及,疫情后大家对喝奶有了很大共识,喝就对了。今天比较意外,潘刚花了较长时间为常温奶正名,50分钟发言讲了12分钟,感觉有向低温奶企业开炮的怒意。

背景是伊利常温奶多年来是行业第一,年市占率已达到了近40%,有3个超过亿的超级大单品。低温奶一派,传统的是光明、三元,最近几年蒙牛的每日鲜语、君乐宝的悦鲜活、新希望旗下的多品牌发展都不错;年每日鲜语收入同比增长85%。

潘刚先是表扬常温酸奶安慕希,他对总有投资者问他“安慕希是不是到天花板了?”有点烦,从几十亿销售额问到了亿、亿。安慕希这些年包装不断演变、口味增加,最近推出了无蔗糖系列。

潘刚发了好一通牢骚。

“我今天告诉大家,伊利对安慕希这支产品非常有信心,信心来源于我们的创新能力。”

“安慕希这支产品,投资者应该要有信心。不像有些做的不好的人说,常温酸奶未来不是主流、只有低温酸奶才是主流。我们经历了不断的考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是基于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说了算,不是某一家企业说了算。”

“牛奶在国外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百年历史……为什么没有一个国家、一个市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协会、一个科研机构去讨论低温好、常温好?难道外国人就认识不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天天揪着这个问题不放?还是企业在背后发挥作用,是吧?这是企业炒作在引导。”

“我们客观的讲,全球公认、行业公认,牛奶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就是蛋白质和钙,无论低温常温,对消费者的价值就是一样的。”

“中国人的胃就喜欢常温的,不喜欢低温的,对吧?这是客观事实。”

“(一些)南方市场,客观上就不适合养牛,随着国家对环保对各方面的要求,牛奶会越来越少。低温奶牛奶从哪来的?现在市场上的一些低温的,牛奶的原料都是要通过上千公里,从奶源主产区拉到核心市场。那么远距离拉来的牛奶,一些企业反而大肆宣传高品质。”

“现在市场上很多企业做的低温奶,根本也不是巴氏奶,都是超巴氏是吧?都是用超高温灭菌的。”

伊利其实也有低温奶布局,但潘刚强调,能有产能满足低温奶需求的,伊利会做;否则不强求,因为整个低温奶市场增长速度在下滑,而且这两年是靠着价格战扩张市场,“谁都挣不了钱,都是亏的钱在卖,是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伊利达成千亿目标后,潘刚发了些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