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热点门口的野蛮人来了伊利股份会成为第二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

又一家近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了,这似曾相识的一幕不经让人叨念,难道又有一场“宝万之争”要上演了?

9月18日晚间,伊利股份发布权益变动报告书,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旗下公司已经持有该公司5%,直逼第二大股东位置。

公告举牌后,伊利股份果断停牌,这多少吸取了点万科的前车之鉴;与此同时,阳光保险也很“识时务”地表示未来12个月内不会再增持,并且还表示,举牌伊利纯粹是“咸菜吃多了,喝口奶”而已。

只不过,这话越听越像是一刻烟雾弹。

最新:消息称伊利寻找金主等传言都不真实

“据了解,阳光保险在买到规定股份上限后便快速向公司发函宣布举牌,伊利股份对此感到很突然,于是立即停牌应对,至于后续的运作方案目前尚不明晰,伊利股份公告中也宽泛给出了重组或定增这两种可能性。”一位接近伊利股份的消息人士向上证报记者表示,对于外界流出的“伊利股份停牌寻找‘金主’支持,避免恶意收购”等传言,都不是真实的。

伊利极似万科,阳光保险有备而来

作为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伊利股份拥有出色的盈利能力。根据伊利股份的年半年报,伊利股份当期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8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持平,实现利润总额38.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1%。市场调研机构AC尼尔森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在国内乳制品整体市场,公司零售额占市份额20.1%,位居第一。

不仅如此,伊利股份目前已经远远领先另一家乳制品巨头蒙牛。数据显示,伊利年收入规模超过蒙牛亿元,净利润几乎是蒙牛的2倍;同时,公司在乳制品市占率持续提升,15年达到新高。

在液态奶领域,公司于年销售规模首次超过蒙牛,位于液态奶第一的位置。除此之外,公司在各细分领域均保持领先地位,低温酸奶市占率持续提升,婴幼儿奶粉在国产品牌市占率第一,冷饮业务为行业冠*。

股本结构上看,根据中报显示,第一大股东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持股比例仅为8.84%,第二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为6.25%;可见,公司股权极为分散,才举牌一次的阳光保险已经跃居第三大股东。

出色的盈利能力,加之分散的股权,伊利股份的特点与万科极为相似。

说起来,阳光保险也是A股举牌常客。去年12月1日,阳光保险于一天之内举牌了承德露露、京投银泰和中青旅,彪悍的手法令人胆寒。另外,阳光保险还举牌过凤竹纺织、胜利股份。

不过,对于伊利股份的举牌,阳光保险则表现的更像是一位城府极深的算客。从举牌路径来看,阳光保险第一次进入伊利股份前十大股东之列是在去年年报中,彼时持股1.09亿,占总股本的1.83%,位列伊利股份的第五大股东。

此后伊利股份的一季报和中报中,阳光保险的持股比例均为变动,由此推算,阳光保险此次的买入行为主要发生在7、8两月。埋伏半年之久,不经让人怀疑是有备而来。如今,阳光保险只需再增持4%的股份便可夺取第一大股东之席,若以停牌价16.11来计算,只需不到40亿的现金即可达成。

严防死守,伊利费尽心思

目前来看,对于险资的突击入围,伊利股份的反应还算来的及时。不仅迅速停牌,同时伊利股份已经早早开始寻觅起“白衣骑士”。

伊利内部人士9月19日表示,伊利管理层通过停牌在寻求与阳光保险及其他股东的沟通时间,同时,伊利管理层也在寻找“金主”支持,以避免恶意收购的风险,但由于时间紧迫,“金主”尚未有明确指向。

行业专家认为,伊利本身股权分散不利于防守,此次停牌或是筹划反收购计划。

事实上,有了“宝能逼宫”的前车之鉴,伊利股份早已意识到股权过于分散的风险,只不过,由于资金以及制度的原因,无法改变现状。

据上述内部人士透露,伊利高层也曾多次商议欲整合股权,防止“野蛮人”入侵,但由于资金实力不足,计划未能成行。被阳光保险举牌后,伊利欲寻求国资委的支持,但鉴于目前阳光保险坚称“财务投资,不主动谋求成为第一大股东”的表态,国资委出面干预的可能性并不大。

事实上,伊利股份为防“野蛮人”可谓费尽心思,最为著名的便是此前修改公司章程,从“股东持股达3%须通报”到对于“恶意收购”的定义,多数条款都试图提高收购门槛,反制野蛮人控制公司董事会。

不过,由于拟修改的公司章程多处条款与法律法规存在出入,此举遭到上交所十份问询函。因而,伊利股份不得对重新对议案进行完善,至今尚未完成修改。

除以上招数外,伊利股份还曾当面询问险资股东,以求安心。

伊利一位高管曾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很多保险公司是我们的股东,有时候也会问他们会不会举牌伊利,他们表示,市场上比伊利漂亮的公司太多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漂亮的公司是像房地产、银行类的,经营简单。不像伊利这样的公司,一边是农民,一边是消费者,整个流程太复杂,一般人驾驭不了。而且风险太大,经不起折腾,万科这样一折腾,可能就是少卖几套房子,而消费品公司一折腾,消费者一丢,投多少都得赔进去。”

但现实总是骨感的,一切还是这样猝不及防地来了。

阳光保险的承诺,可信度有多少?

伊利聊了这么多,当然也不能忽略另一个主角------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阳光保险虽已承诺12个月内不在增持,并同时声明,举牌伊利纯属财务投资。但资本市场中的变脸早已见怪不怪,与其去听,倒不如去踏踏实实地分析一番。

阳光保险,是中国强企业、国内保险集团排名前七,旗下拥有阳光人寿、阳光财险、阳光资产管理、阳光渝融信保、医院等机构。根据公开数据显示,阳光保险年的保费收入为.67亿元。来点形象的对比,宝能旗下的前海人寿年的保费收入为.76亿元,这下可以知道阳光保险是有多么高大上了吧。

回顾阳光保险近年来的种种动作,其管理层不断扩股的心态可见一斑。根据阳光保险集团下属子公司阳光产险和阳光人寿披露的年年度报告显示,两家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约34亿元。仅在投资收益上,阳光产险和阳光人寿合计就达到了.91亿元。

迅猛扩张、快速盈利,阳光保险集团积极谋求上市的声音不绝于耳。早年间,有香港媒体报道阳光保险计划赴港上市,并称集资金额为6亿美元。不过,在屡次传出香港上市的消息后,阳光保险仍然没有正式回应自己的IPO计划。

举牌伊利股份,虽说阳光保险自己已经做出表态,更是强调自己是是业内首家在举牌后主动表态,不谋求成为第一大股东的公司。

但事实真是如此简单吗?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险资早已开始将A股中的大蓝筹作为目标。

有市场人士指出,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显然不止是“看好未来发展前景”。在监管收紧的背景下,阳光保险仍保持高调动作,大肆举牌,背后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布局和意图。

他认为,虽然阳光保险口头承诺不会谋求伊利控制权,但是从其发展历程来看,这更像是资本运作的一个跳板,不排除继续增持,获取公司控制权。参与伊利的战略决策,利用伊利股份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扩展非乳业业务,将伊利股份作为一个平台,进行其擅长的股权投资,从而从中谋利。

与此同时,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表示,此次险资举牌伊利股份,不能简单视作普通的投资行为,而是需要特别警惕其把伊利股份当成资本运作的跳板,从而对中国乳业产业安全造成的系统性伤害。

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15%

事实上,诸如伊利股份这样股权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有多达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低于15%。其中,梅雁吉祥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最低,目前仅为0.80%。

来源:金融格子、上海证券报、东方财富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