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彭洋 http://m.39.net/pf/a_9213403.html加入世贸组织后,20年里,中国守信践诺,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主动对接世贸规则,不断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添砖加瓦。
此外,一系列扩大开放、吸引外资“走进来”和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策也在“入世”后相继推出。一方面,为国内市场从源头引得“活水”来;另一方面,使国内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同步”。
海阔凭鱼跃
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同年9月,中国商务部颁布了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鼓励企业采取绿地投资、企业并购等方式到境外投资,促进部分产业向境外转移。中国人民银行支持“走出去”战略,不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消不必要的管制,简化手续,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外汇便利……这些措施为企业走出去夯实了基础。
中国中车在借鉴中创新,研发出世界运行速度最快的“复兴号”;中石油锐意进取,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石油力量;南方航空全球布局,建造中国与世界之间的空中桥梁……“入世”后,各大央企摩拳擦掌,不断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探路夯基。国内的民营企也不断推进产业市场外拓。
在江苏,安靠智能输电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靠智电)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重点研发平台,聚焦“双碳”目标,积极研发超、特高压输电系统的智能监测控制及动态增容,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作出新贡献。
15年前的安靠智电还是一个没有任何电力设备生产经验的一家小型民企。
年,安靠智电总经理陈晓凌与哥哥陈晓晖和弟弟陈晓鸣,凭借着勇闯敢拼的心态进*我国无人涉足的超高压电缆市场。那时的中国虽已是电缆生产大国,由于超高压电缆制造技术匮乏,导致这一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
自创建以来,安靠智电的陈家三兄弟通过走访电缆所、高校等国字号研究机构,带领团队吃住在车间攻关,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接连突破kV高压和kV超高压电缆连接件关键技术,一举打破国外电力巨头住友、耐克森等长期垄断的局面,让国外产品价格下调65%,推动中国电缆工业由大到强。
此后10多年,安靠智电从未停止对电力设备的研发,多次荣获业界各类第一。其中,智慧模块化变电站首创开变一体机,实现变电设备的颠覆性技术创新。
年后,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红利,安靠智电成功走出国门,承接了全球最深竖井-米厄瓜多尔美纳斯电站超高压电缆工程,承担北苏丹麦洛维电站跨国抢修任务,其产品和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更助推电力装备行业发展,加速形成国内外双循环新格局。
“入世”后,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之一就是从着重“引进来”转变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优势,获取发展条件和持续竞争优势。像安靠智电这样凭借着技术创新占领国内外市场高地的国内企业数不胜数。
年4月成立的小米公司,十年内跻身全球前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各类业务进入90多个国家和地区;贵州茅台自年7月31日在A股上市以来,不仅稳居国内高端白酒市场第一,年更是完成了.82吨的出口,销售金额达3.69亿美元;有着中国第一的饲料产能和禽肉加工处理能力的新希望集团在年复合增长率达28%,海外业务收入在年达到31.92亿元……
在全球*治经济格局百年巨变的新形势下,中国“走出去”企业所面临的各类经营风险也变得更为复杂和严峻。CCG主席、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在年服贸会中国国际经济合作“走出去”高峰论坛上表示,国内企业“走出去”需把握国际经济合作的*治化、区域化、数字化和制造业实体化四大趋势。
资本融天下
“入世”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国逐渐从以往的亚太周边国家向欧美、非洲和新兴市场国家延伸,涉及领域也由自然资源、制造业向通信、金融、服务业等诸多领域拓展,投资方式除了传统的绿地投资外,合资、跨国并购方式风起云涌。
年,安踏收购意大利百年运动品牌FILA在中国部分地区的商标运营权;年,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中石化收购Repsol公司巴西子公司;年,双汇国际并购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等一系列的“品牌大动作”推动着中国品牌的腾飞。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资源和宝贵的管理经验,为中国本土企业国际化转型提供了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加入世贸组织20年来,海外并购对我国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链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以乳业为例,“入世”前,我国乳业普遍存在产量低、奶源差、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等问题。年,中国首个关于酸奶的国家标准《GB-酸牛乳》颁布。自此,国内乳业才算是真正开始步入正轨。
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21世纪初,伊利、蒙牛、光明等乳制品企业相继挂牌上市。借助“入世”的大环境所带来的资金、技术、传播方式的引入,国内乳业通过品牌专卖店、赞助体育赛事和体育俱乐部等方式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行业整合力度也随之不断增强。
年以来,伴随着新西兰奶制品及相关资产价格不断下跌和当地*府对华海外投资策略的支持,中国乳业在新西兰出现海外并购热潮。
以伊利、蒙牛、光明和中牧为主的中国乳业品牌相继在新西兰投资设厂。年,光明乳业率先完成了对新西兰本地乳业巨头新莱特的收购。
年,伊利紧随其后,通过收购南岛大洋洲乳业资产,在新西兰建立了大洋洲乳业基地,以30亿元的巨额投资创造了当时中新两国投资规模的新纪录。同年,伊利进入全球乳业10强,成为唯一一家进入全球乳业10强的亚洲乳品企业。
年,伊利集团全资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贸控股有限公司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品合作社威士兰%股权。这一举动进一步扩大了伊利在全球的布局,使企业国际化程度再创新高。伊利已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乳业发达地区构建了一张覆盖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全球市场体系的骨干大网。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王胜文表示,中国“走出去”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世界其他国家市场萎缩、复苏前景不明这为中国企业并购国外企业或者是成为国外企业的战略投资者带来了更多机会。
研发聚全球
加入WTO像一剂“催化剂”,催生出中国企业强烈的国际竞争意识。
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认识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是跑赢市场的关键,纷纷开启技术创新征程。
“起初我们是被动的,一切都被国外的技术牵着鼻子走”,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于旭波曾这样回忆刚“入世”的情形。
加入WTO像捅破了中国与国际经济之间的一层“窗户纸”。“‘入世’打通了内外两个世界,中国企业在‘入世’前后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入世’后开始转变发展战略,从复制技术到创新技术、从学习制度到量身定制符合企业发展调性的制度、从立足于自身变为放眼全球。”于旭波说道。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表示:“品牌、技术、团队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要素,我们不仅要有世界领先的创新技术,还要有一些世界级团队加入。”
作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头部企业,一方面,比亚迪通过实施“全产业链+全市场”战略,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技术、e平台3.0等众多核心技术的强势赋能,持续推出获得市场认可的优质产品。另一方面,比亚迪凭借着全球30个生产基地,22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和其中超过2万人的技术人员,以及1.2万个授权专利,正在世界范围内稳步推进着“电动未来”战略落地。现如今,比亚迪电动车已遍布全球5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多个城市。
除了汽车行业,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摆脱曾经“外国企业吃肉,中国企业喝汤”的局面。不少中国企业远赴海外开拓并建立研发基地,如华为在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多国设立研发中心,美国硅谷更是吸引了长虹、苏宁、百度等多家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中心落户。
年11月,苏宁美国研发中心暨硅谷研究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揭幕,这是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设立的首家海外研究院。苏宁美国研发中心负责人指出,苏宁美国研发中心有战略实验室、互联网金融实验室、搜索实验室和云实验室4个部分,还在进行跨境电商的研究和业务布局,研发项目与苏宁的战略转型、长远发展密切相关。
年1月,长虹北美研发中心也落户美国硅谷。该中心负责人表示,海外研发基地可以为企业提供最新的技术、创新、理念和商务模式,并实时将最新的技术、理念传入国内。
掌握核心技术为中国企业实现在世界经济赛道上“弯道超车”提供了原动力。从原来的跟跑外企,后来变成了并跑,到现在出现一些领域的领跑,中国企业大刀阔斧地在国际平台上施展拳脚。
品牌润人心
在“入世”的20年里,中国经济总量在不断快速攀升,GDP从0年的1.21万亿美元增长为年的14.73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也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为大力宣传国内知名品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我国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的“利器”。年4月24日,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一系列与品牌相关的传播活动纷纷涌现,更多企业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品牌建设和传播对品牌价值的提升作用。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国内三大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大规模对外开放的三大展会平台,对服务国际贸易、促进内外联通、推动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看“入世”20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以技术抢占市场,以资本扩大规模,以品牌赢得人心。
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作为“世界十字路口”和全球最受瞩目的商业核心区域之一,其大屏广告成为卓越品牌走向世界的一大标志。“入世”以来,不少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占领”纽约时报广场,传播中国品牌之声。
年1月,《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纽约时报广场大屏播放,以“中国红”惊艳亮相,吸引了世界传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