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刘雪儿邵蓝洁马微冰
编辑
陈芳
一天涨百亿背后
4月29日收盘,伊利股份大涨7.21%,创下天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每股报收42.08元,总市值增加亿元至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伊利一天涨出了0.75个光明乳业、1.1个新乳业、2.3个三元股份、3.2个贝因美。
千亿白马股伊利股价突然大涨原因是一份成绩单,这份成绩单不同于疫情下不少公司的业绩爆雷,很是亮眼,给了资本市场信心。
4月28日,伊利公布的年业绩答卷显示,在疫情最严重的去年,伊利实现了两个双增长,总营收.8亿元,同比增长7.24%;归母净利润为70.8亿元,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今年一季度更是快速复苏,营收收获.6亿元,同比增长32%;归母净利润达28.3亿元,同比增长%,为年开了个好头。
伊利能在逆境下稳固行业第一宝座,并非靠某一项业务或单品,而是靠整体的业务协调。从年财报看,液态奶撑起伊利大半个江山,贡献78%的收入;奶粉及奶制品对总收入的贡献度为13%,同比增速达到28%;份额最少的冷饮产品也没拉后腿,增速超过9%。
可以说,伊利这个白马龙头股质地依然显著,去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5.18%,每股收益为1.17元,创六年新高。时间维度拉长点,近10年来,伊利就以25.97%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持续领跑全球乳业。
哪怕股价出现波动,伊利在分红上也从不亏待股东,去年每股分红0.82元,分红率高达70.5%。这一贯是伊利的作风,上市25年来,伊利累计分红21次,总金额高达亿元。
亮眼的业绩离不开背后扎实的业务地基,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伊利在产品上的优化升级,比如金典、安慕希、畅轻、金领冠、巧乐兹等明星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就增长9.6%。
尤其是金典品牌,作为国内有机奶的开创者,金典填补行业空白的同时很注重品质,前不久还推出营养更高的中国首款有机A2纯牛奶。尼尔森数据显示,去年金典零售额增长在20%以上,今年一季度增速更是超过30%,市场份额高达50.6%,稳居高端白奶细分市场第一名。
安慕希则是伊利在常温酸奶上的头牌,年便实现亿元收入,是年的28倍。如今,安慕希还推出芝士波波球口味、AMX无糖系列等,带领伊利在常温酸奶市场攻寨拔营,把份额提到了63.1%。
在奶粉业务上,伊利也不落后,仰仗的品牌是金领冠,其在业内拥有最多的母乳研究成果,也是唯一拥有最多中国专利配方的品牌。去年金领冠跻身第一阵营并快速发展,有机塞纳牧增速高达%。同时,伊利在成人粉、中老年奶粉市场继续稳坐第一的宝座。
在打牢优势品牌的同时,伊利还在开拓新业务,寻找新的行业增长点,去年仅新品销售收入占比就达16%。其中,伊利奶酪系列产品、金典低温牛奶、配方升级后的金领冠婴幼儿配方奶粉等业务,都有不错的发展。
快速抢滩新业务来自伊利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比如去年针对不同专业客户的需求,伊利推出“东方灵感”、“环球臻选”两大专业乳品系列,甚至还首创“可以吸的奶酪”产品来吸引新用户。
在主打植物基产品的植选品牌上,伊利同样眼光毒辣。为满足用户的健康需求,伊利植选品牌强调0胆固醇、0反式脂肪、不添加人工成分、提供更多植物蛋白等优势,迅速在细分市场崭露头角,最近推出的燕麦露和植物基酸奶也受到好评。
消费者和投资者用脚投票的同时,券商也亮出了对伊利业绩的态度。招商证券表示,看到伊利的常温市占率继续提升,低温奶酪业务初具规模,长期期待公司在多元板块不断发力,持续推动收入增长,并给出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安信证券也发布报告称,伊利短期业绩大超预期,长期利润率上升有望,市占率再度提升,在常温奶、奶粉领域表现较好,给予维持“买入-A”评级。
不给自己设置界限
作为中国乳业当之无愧的巨头,伊利从不给自己设置界限,从刚出生的婴幼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从超市便利店一闪而过的个人到餐饮门店的后厨,都可能会用到伊利的产品,这个拥有20多个品牌,每年综合产能达到万吨的企业已经是一个“超级物种”。
伊利在常温、低温、儿童奶等细分领域有不同的品牌,产品从平价到高端,品牌梯次丰富,并且孵化出两个亿元级别的超级品牌,两个超百亿元的大单品以及10多个10亿元级别的品牌。
比如安慕希,这款常温酸奶年上市第一年卖了7亿元;但次年就增长五倍多,年的销售约40亿元,市场份额为17%;年翻倍到90亿元,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至40%;年顺利突破百亿元,实现亿元的销售,年销售亿元,年12月底更是突破亿元,市场占有率高达60%。截至目前,这个成长速度在所有乳制品品牌中还未遇到对手。
在亿元级别的阵营里,还有伊利纯牛奶,这是最大众化的产品,也是伊利最长青的产品。在亿元级别,分别有金典和优酸乳两个品牌。金典是伊利旗下的高端品牌,年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亿元,这也是继安慕希之后伊利旗下又一百亿单品。
伊利早在6年就开始孵化金典,陆续在有机奶、低脂奶、进口奶、娟姗奶等多个细分垂直方向增加品类。在年7月10日,金典创造了有机奶销售额世界纪录,并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最近一年,金典在低温巴氏奶上暗自发力。伊利在常温奶领域已经有了广阔且深入的渠道,凭借强大规模优势、渠道优势去做低温奶市场也更容易成功。
很多人会以为伊利是一个传统乳制品品牌,但其实,在创新产品上,伊利的速度和对市场的敏感度,不输任何创业企业,伊利不止卖奶,还卖饮料。
去年2月,伊利推出伊然乳矿气泡水“冒起了泡”,正式进军气泡水领域,伊然的消费者定位为18-24岁的年轻人,夏天又推出了限定草莓白桃味气泡水,但与普通气泡水不同的是,伊利创新提出“乳矿”概念,伊利看中了牛奶干物质里6%的乳矿。这十分契合当下年轻人的“养生”心态。
在过去一年,伊利推出的新品有“安慕希”芝士波波球常温酸奶、“金典”低温牛奶、“畅轻”纤酪乳低温酸奶、“伊利”欣活纾糖膳底配方成人营养品、“伊利”可以吸的儿童奶酪、“妙芝”口袋芝士成人奶酪棒、“伊然”乳矿气泡水及“植选”高蛋白无糖豆乳等,这些新品年的收入超过亿元。
当然,伊利对年轻人的研究不仅在产品上,还有渠道上。通过“会员营销”、“O2O到家”等新零售模式,送货上门、送货进小区,方便不想出门的年轻人宅在家里依然可以方便喝奶,同时直播带货、社群营销也在摸索。去年伊利的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其中常温液体乳业绩最为亮眼,以28.1%的市场份额位居电商平台该细分市场第一名。
在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亚洲品牌足迹报告》中,伊利凭借91.6%的品牌渗透率、近13亿的消费者触及数和近8次的购买频次,连续五年位列“中国市场消费者选择最多的品牌”榜首。
对伊利来说,年更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是,除了疫情,还有一则榜单。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NEDERL-ANDS)公布“年全球乳业二十强”榜单,伊利跻身全球乳业五强,成为亚洲唯一入榜Top5的乳企。
一直以来,伊利都在向全球看齐,并喊出年要进入“全球乳业前三”,年实现“全球乳业第一”的目标,这个目标看似高远,但从业务布局来看,伊利早已准备好了。
早在年,伊利就在新西兰投资建设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之一——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联手瓦赫宁根大学打造伊利欧洲创新中心;年3月,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二期项目在新西兰奥克兰揭牌;年8月,伊利又将新西兰第二大乳品合作社威仕兰(Westland)纳入麾下,成为加速全球产业融合的重要里程碑。
年,伊利印尼工厂已完成主体建设,泰国市场年销售额增速达到68%,“安慕希”凭借差异化精准占位东南亚高端酸奶市场,品牌位居大酸奶品类第一。
千亿目标在望
喊出进入全球乳业前三强的底气是,伊利正在迈入千亿时代,这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里程碑,对伊利同样如此。
早在年,伊利刚成为全球十强乳制品企业时,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就制定了新的前进步伐,提出进入全球乳业5强。
年8月31日,伊利成功跻身五强。
此次公布的年报显示,年,伊利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距离千亿只有34.76亿元。而今年一季度,伊利营收同比就增长32.49%,一个季度就涨出67.1亿元。这意味着,接下来的三个季度,伊利即便是保持和去年一样的水平,也能实现千亿目标。
显然,伊利并不满足于此。在年报里,伊利给自己定的新目标是,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亿元,利润总额93亿元。根据这一计划推算,伊利股份年营收增速需达10.85%。
“按照伊利今年年初的业绩,整个市场布局、产品结构调整,以及供应链体系建设来看,实现千亿目标基本没问题。”乳业行业专家宋亮对AI财经社说道。在不出现重大意外情况下,实现千亿目标一事,伊利已板上钉钉。
宋亮认为,根据伊利产品结构和市场的情况,预计年伊利的营收利润保持双位数增长,其中净利润将保持同比增速超过15%。另外,伊利还提出要在年挺进“全球乳业三强”,并在年实现“全球乳业第一”。这对于整个中国乳业来说,都是值得期待的事。
迈向千亿的同时,伊利与同行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多年的双寡头局面已经改变,处于另一阶梯的光明乳业、三元股份、新希望乳业三家年营收分别为.23亿元、73.5亿元、67.49亿元,三家企业营收之和还不及龙头伊利的一半,差距显而易见。
龙头正往世界顶尖水平的方向驰骋,与同业竞争者们已不是同一个等级。而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期许,正是伊利得以逆势增长的关键。
年潘刚提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不仅意味着理解消费者、重视消费者,更要转变角色,做消费者的“真爱粉丝”,将每一位消费者都视为VIP,并围绕消费者的反馈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
为了更加洞悉消费者的变化,伊利还在研发、技术和创新方面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合作。一名伊利相关负责人在伊利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中表示:未来5年内,伊利将投入亿元扶持上游奶业,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满足全球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产品、渠道、创新,发展数十年的伊利并没有丧失动力,长存的危机意识,也使其不断提升自我,加固护城河。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