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世界杯倒数13天,食品品牌怎么走出自嗨 [复制链接]

1#

双十一的大戏还在上演,而距离卡塔尔世界杯已经只剩1天。

世界杯现场;图片来源:pixabay

“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对此刻最恰当的描述。

从年健力宝被拿在中国女排姑娘手中,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成为西方记者口中的“东方魔水”,年销两年间从45万蹿到1.亿元[1];到年李宁以低成本的国家队和运动员赞助,挤入全球品牌北京奥运营销排行前五,成为其中唯一一个“非官方赞助商”品牌[2];再到年世界杯,华帝通过“法国队夺冠,华帝退全款”活动实现活动期间线下7亿、线上亿的销售额[]......

体育营销造就的神话一次次上演。

年中国女排夺冠;图片来源:新华社

凯度研究显示,在诸多大型体育赛事中,FIFA世界杯是除奥运会之外最具品牌合作潜力的赛事[4]。而今年的卡塔尔世界杯将在当地时间11月20日开打,持续28天。国际足联主席GianniInfantino表示,全球预计将有50亿人观看,远超四年前的5亿。

因此,这场足球盛会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品牌们体育营销最主要的战场之一,食品品牌当然也不甘落后。

但每四年就循环一次,还要和奥运会、冬奥会、亚运会、欧冠等大型赛事穿插上演。观众的审美真的不会陷入疲劳吗?

一、世界杯很卷,但怎么才能卷出花?

“1款球队配色/球员画像包装+1个体育强国/拼搏不息的故事+1支当红球员拍摄的短片+条社交媒体内容”,似乎成为了世界杯营销的一个万金油公式。但球迷和消费者是否买单,可想而知。

那么,在这样同质化的范式中,如何探索更新、更优、更有趣的方式?

(一)用产品,走进球迷的看球日常

对于食品企业来说,产品绝对是核心。那在做世界杯营销的时候,怎样让它既不脱离自己的产品、又能真正打入球迷和爱好者的看球日常、同时还能“搞一个很新的东西”?

我们看到伊利在几天前推出了一个“梦之队限量装”纯牛奶。名字听上去挺普通,但它设计了一套“预测赢球”的玩法。把奶买回家之后,你可以直接把带有阿根廷队、西班牙队、C罗等球队和球星的包装放到外箱上拍照,晒出你pick的赢家。

“预测赢球”玩法;图片来源:微博

蓝白上帝之手

伊利这次采用了“盲盒”玩法:用户买的时候只能看到统一的外箱包装,并不知道内盒上印的是哪些球队球星。

伊利梦之队限定装的盲盒玩法;图片来源:伊利

除了“预测”和“盲盒”的互动玩法,这款产品与往常不一样的还有,它是业内第一款采用“横版包装”的牛奶。相比常规款包装,它通过扩大主视觉在整体画面中的面积占比,和使用高饱和度的球队主题色,让整个主视觉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强调。

伊利常规利乐包与本次横版包装效果对比;图片来源:官方淘宝截图

把目光放回到年世界杯,还有一些品牌也曾在包装上玩起了花样。

可口可乐携手鹿晗推出世界杯手环瓶,打造“看球神器”。品牌在瓶身上给1支球队都设计了不同版本的标签,消费者可以撕下来当做手环,为喜欢的球队打call。

可口可乐年手环瓶;图片来源:中粮可口可乐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