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顺丰数据泄露疑云VS德邦差劲满意度王卫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价格是多少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

导读

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存在两面性。比如一颗稻草,长在岸边,是濒死之人的救命抓手;飘落雪山,则可能是崩塌之源。

相似的两面性,同样适用企业。相同策略,放在不同企业身上,结果往往大相径庭。例如乳业流行的“全产业链”,于伊利、飞鹤、君乐宝是成功基石,于辉山、圣牧则是失败祸根。

以此来观,巨头顺丰、德邦的“大件”风潮,也有类似考量。结合二者近期的种种困局表现,“大件”论究竟是救命稻草还是最后稻草呢?

作者:李然

来源:首条财经-首条研究院

时至三伏,夏意正浓。许多行业进入高负荷时期,快递物流即是典型。

显然,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并未被“桑拿天”干扰,在线下单购物,少则一天,多则几日,心仪商品就会来到面来。

上述情景的基础,离不开强大快递物流体系的支撑。

随着互联网进程的一再加快,快递业的迭代速度也在加速提升。其中,快递由“轻”变“重”,是行业最为直观的变化,也是行业从年轻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大”快递时代

从某种角度来说,快递从衣服、鞋、杯子等小件物品,逐渐延伸除大家电、大家具甚至大建材等大件商品,意味着消费升级不断加速,也意味着产业互联网的深入发展。

消费基础决定行业生态,B端、C端的物流同频共振,加快了我国的互联网进程。从数据中也能看出这一点,年,我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6亿件,但竞争集中于轻货快递市场,0-3kg、3-20kg、20-50kg公斤段的票件占比分别为70%、20%、10%。

年后,以大家电、家具、建材、运动器材和卫浴等为代表的大件商品网购需求兴起,5-kg公斤段产品成为物流增长的新焦点。

消费升级结合产业互联网、新零售的兴起,也催生出快递行业一个“千亿级”的细分市场。

贝恩咨询公司预测,大家电、家装等品类到年电商渠道渗透率将分别达到55%和25%。受益于大件电商渗透率提升,快递市场5-30kg增速将达到25%,30-kg公斤段增速将达到20%。

根据物流采购联合会的信息,中国大件物流年的市场规模达亿元,年B2C电商大件物流总费用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5%,成为继快递之后物流市场新的战略增长点。

显然,我国已进入“大”快递时代,各大快递公司纷纷开始在此布局。其中,顺丰、德邦这两个行业巨头,体现出鲜明的对比。

近日,顺丰正式宣布进军大件包裹市场,“大件包裹”首重10千克一口价,续重4.5元\/千克起。据了解,这一新计划主要面向五个目标市场,包括个人大件行李、纺织服饰(整包)、汽配五金、家电家居及工业设备。

可见,这家小件快递中的王者,未来的快递包裹会越来越大。

另一边,德邦由“物流”改名为“快递”,并在年报中,将“大件快递”作为其发展战略的第一条。根据德邦展望,势要成为大件快递细分市场的行业龙头。

一位是曾经的小件快递王者,一位是曾经的大件快运巨头,二者对比显然极具代表性。

大件痛点

不过,无论是顺丰的由“小”变“大”,还有德邦的由“大”变“小”,克服“大件痛点”对二者来说并不容易。

首先,目前大部分快递都是以三轮车为运送工具,大件快递很难搬运,对三轮车的承载量也是一大考验。

其次,大件快递的员工提成相比小件快递差距不大,快递员必更倾向送小件快递。同时,大件快递会占据更多货仓及三轮车空间,甚至例如电冰箱等大件快递,相当于几十个小件快递的体积,这对运送效率与成本会增添不小压力。

再次,大件快递在例如送货上楼等服务方面很难做好,如何解决最后几百米运送,也是一大难题。

最后,是运送速度。快递相比物流最大的优势之一“快”,如果失去速度,运送大件则与物流无异,大件快递布局也就无从谈起。

除了大件快递的固有痛点外,顺丰、德邦自身的原有问题,也会对该项新业务形成掣肘。对于企业而言,陷入危局时,最忌盲目拉长战线,否则只会加速衰落甚至死亡。

图片来自网络

顺丰的资本盛衰

先来看顺丰。

都市写字楼中,顺丰毫无疑问是存在感最强的快递.速度快,安全性高,让其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头号选择。良好的口碑也是其敢于布局大件快递这个“深水区”的重要前提。

公开资料显示:年,顺丰诞生于广东顺德。采用直营的经营模式,由总部对各分支机构实施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以保障整体运营质量。得益于此,顺丰击溃“三通一达”,成为快递行业老大,甚至强势挺进资本市场。

年12月12日,顺丰速运取得证监会批文获准登陆A股市场,年2月24日,正式更名为顺丰控股。上市之后,顺丰一连拉出4个涨停,最高攀升至73.48元,顺丰董事长王卫的身家则在2月28日达到亿美元,一度超过腾讯马化腾。

但从现在来看,顺丰在资本市场的辉煌,不过是昙花一现。

截至7月25日,顺丰控股股价报收36.37元,市值.58亿元,市值较最高点蒸发亿元,缩水超亿元。

投资者对顺丰用脚投票,并非没有前兆。例如4月4日早盘,顺丰控股跌幅曾一度超5%。这一突发情况,显然与顺丰股东减持公告有着直接关系。

4月3日晚间,顺丰控股公告表示,顺达丰润、元禾顺风、嘉强顺风和刘冀鲁将减持不超过7.9%的股份。按37.3元的最新收盘价,7.9%股份所对应的市值约为亿元。

拟减持股东中,顺达丰润目前持股8.33%,元禾顺风持股5.65%,嘉强顺风持股5%,刘冀鲁持股2.05%。

公告披露的减持计划显示,元禾顺风、顺达丰润、嘉强顺风本次拟减持的原因均为合伙企业资金需求,刘冀鲁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拟减持期间为年4月29日至年7月26日。拟减持价格依据市场价格确定。

虽然顺丰控股表示,“此次减持的股东都不是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股份减持计划系股东的正常减持行为。”但依旧无法阻挡其股价的颓势。毕竟其股东之一的嘉强顺风,此前已有过一次减持。

3月22日,顺丰控股发布权益变动公告介绍,年2月2日至年3月20日,嘉强顺风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上市公司无限售流通股总计股,减持股份数量占上市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03%。套现金额超7.22亿元。

问题来了,股东们为何会大范围减持套现?

业绩滑铁卢

业绩是一个重要考量。

顺丰控股披露的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27.6%;归母净利润45.56亿元,同比下降4.5%;扣非净利润34.84亿元,同比下滑5.92%。顺丰控股年上市,这是公司自上市以来首次净利润下滑。

对于业绩下滑,顺丰方面表示主要受成本增加影响。

从财报来看,年顺丰人工成本占总收入比同比上升0.24%,运力成本占收入比上升1.86%,其它经营成本占收入比上升0.13%。尤其是人工成本,去年顺丰控股职工薪酬同比增长17.8%,外包成本也增加41%。

受此影响,年顺丰的速运物流业务毛利润同比下滑2.13%,创下上市以来最大降幅。

当然,顺丰的业绩滑铁卢有着两面性,具体来看即外部影响和内部因素。

竞争红海

先来看外部。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顺丰净利润下滑同时,竞争对手的形势却一片大好。申通、中通与韵达,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7.46%、30.1%及67.3%。尤其是美股上市的中通快递,尽管营收只是顺丰控股的19.3%,但42亿元的年度净利相比顺丰差距极少。

业务增速方面,顺丰也较为乏力。年,顺丰控股38.7亿件业务量同比增长27.6%,而申通快递、中通快递及韵达股份则分别完成51亿件、85.2亿件及69.8亿件,同比增幅34.42%、34.8%及38.48%。

截至年6月,顺丰控股快递业务量3.23亿票,远低同期圆通速递的28.14亿票、申通快递的4.02亿票、韵达股份的5.75亿票。

负债方面,截至年三季度,顺丰控股的负债率已达46.77%,远高于同行业平均30%左右的负债率水平。

诸多迹象表明,若保持这一趋势,快递行业龙头易主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顺丰在各项数据上不断被对手超越,颇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味道。在竞争已成红海的快递业,不进步就等同于倒退。

有媒体计算,顺丰在年的业务量累计约38.69亿票,同比增速约26.7%,这一增速与同期整个快递业的业务量增速几乎持平。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年全年,快递服务行业的全部业务量为.1亿件,同比增长约26.6%。

不过,主要对手申通快递、中通快递及韵达股份却远高行业水平。此消彼长,顺丰的市占率自然被削弱。

遗憾的是,顺丰曾远超同行的服务质量也不在灵光。

放眼行业,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顺丰基本可实现2小时上门取件,24小时全国主要地区到达。如今的快递业生态已今非昔比。

不输顺丰服务质量的京东快递强势挺进C端,此前在服务质量方面相对薄弱的“三通一达”,在阿里巴巴的菜鸟助力下,已脱胎换骨。基本也可实现2小时上门取件,而中通和申通也都实现了次日达,行业整体的效率水平大幅提升,让顺丰的业务护城河日益弱化。

更不幸的是,在竞品从速度到质量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顺丰却屡屡犯下降维之错。

图片来自网络

投诉高企

来看看自身问题。

投诉平台上针对顺丰的声声控诉,就很能说明问题。

年7月13日,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称,其购买两个电子产品、用的是顺丰代收货款,商家同意当着快递的面验货,但是快递员不让验货。找顺丰客服,但顺丰客服包庇派件员不让投诉。该投诉已经过平台审核。

年7月13日,用户张阿茜g在黑猫投诉平台称,7月11日通过顺风邮寄税盘跟公章,要求时效要快,说给空运,之后晚上收到短信改成陆运,打电话给客服,客服说他们那是查是空运,之后确定走陆运,时效也不对,下单显示次日12点之前,直到13号才收到。该投诉已经过平台审核。

年7月6日,消费者“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7月4日,在淘宝购买的switch从上海邮寄到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顺丰快递员将货放到代收点。可第二天去药店取货时,并没有发现货物,联系顺丰快递员前来确认,但快递员无法出示与药店老板交接货物时的凭证,同时,该消费者反应咨询代收点老板只要报名字即可领取,根本不需要手机号和身份确认,这就存在货物被冒领风险。

同时,在顺丰倾力布局的大件快递方面,其服务质量也十分堪忧。

7月15日,消费者“雨幕文”向黑猫投诉平台反映:6月30日,于浙江湖州运送至新疆和田,物件为一电子琴,由顺丰速运寄送,并全额保价10,快递于7月6日到达,经收件方与派件员确认,电子琴主体有2个键位损坏,因快递中转途中碰撞所致。第一时间提交问题给顺丰公司,并且要求按实际保价理赔,顺丰一直未作理赔,提交问题至今天已有20天。

从上述投诉中,可以看出,顺丰的快递质量确实存在问题。不过,更集中突出的体现,还要从4月22日的顺丰道歉风波说起。

4月22日下午,一网友发布微博,顺丰快递的工作人员私自打开客户包裹,将包裹里的东西散落在自己床上,佯装是其女朋友东西,还发信息骚扰客户。

对此,4月22日晚,顺丰集团官方微博转发该网友的帖文并致歉,称非常理解发帖人感受和愤怒,顺丰绝不姑息、纵容任何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行为准则的不当行为,已经启动调查程序,并再次为此道歉。

随着事件发酵,截至23日下午17时,微博上“顺丰回应快递员私拆包裹”的话题,已超2.3亿的阅读,评论超1.5万。

令人震惊的是,评论区最多的留言,竟是“”快递员已知道了你电话住址等信息,希望她维权后尽快搬家,以免引来报复。”

数据泄露风波

顺丰的乱象究竟严重到何种程度,一次正常的维权投诉,竟让大量网友担忧当事人的人身安全?

一定意义上说,网友的担心,有着充分依据。

年5月,湖北法院宣判一起19人贩卖个人隐私案件。19位嫌疑人中有顺丰员工11人,1名顺丰员工家属。据警方透露,这是一个由顺丰员工开始,连接中间个人信息倒卖商,到信息诈骗分子的多方黑色产业链。

“泄露、贩卖个人隐私”的风波,让顺丰企业形象一落千丈。众所周知,手机、住址、银行卡,购买物品等信息一旦泄露,其后果不堪设想。作为快递龙头,顺丰竟出现如何问题,着实令人惊恐。

更多的问题担忧,来自媒体声音。近日,中国企业报的一则怒怼,再次打开了顺丰用户数据泄露疑云的潘多拉。

事件起源于去年,中国企业报旗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