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帝国末期意大利沦为行省与天主教会和教皇国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如何治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710/7288900.html

引言:

塞蒂米乌斯塞维鲁死后不久,开始了所谓的军人无政府时期。三世纪中叶战火连天,帝国穷兵離武,武装到了牙齿:军队主宰一切,高级政府官僚多为行伍出身。由于意大利人从军队里绝迹,从军的除非意大利人外,还有野蛮人,这意味着意大利人失去了参政的任何可能,完全成为政治活动的对象。

愈加独裁的军事君主制以及由于走马灯似的暴力地更换皇帝,再加上觊觎皇位者之间兵刃相加所造成的无政府状态,使各城的自主权化为乌有。通过设立“监察官”,帝国官员干预城市行政事务已属惯常和层出不穷。三世纪下半叶,我们看到了意大利监察官似乎是唯一的一位官员。很可能是,塞蒂米乌斯塞维鲁首次制定有关市政法官负责替国家收取税收的规定,也是他首次把公共服务和慷慨捐赠变为强制制度。职业行会对于国家所必需的公共服务和其他劳役愈加重要,正变为强制性的国家机构。因此,其组织和作用有明确规定,并得照章办事。皇帝趁机巧取豪夺,损害各城利益。

对三世纪里的意大利经济状况,我们尚无专门资料,很可能是,帝国普遍的经济衰退和人口减少,在意大利表现得更为集中,更加迅速。菲利普时期,翁布里亚匪盗肆虐;伽利埃努斯时期,西西里爆发农民起义。意大利土地上,也内战频仍,造成了一系列后果;意大利复又受蛮族威胁,确切地说,受日耳曼人入侵之威胁。帝国除了一小块土地外,放弃了对其统治,而日耳曼人却从多瑙河那边向不远的意大利北部边境压迫过来。在一段时间内,侵略颇有吓人之势,以至于奥勒良皇帝被迫修筑罗马城墙,用他的名字命名为奥勒良壁垒。

政治经济衰落的同时,文化也呈颓势。三世纪时,意大利的文化田园一片荒芜,相反,这期间新出现的基督教迅猛传播。如今,古老的罗马教已是垂死之物:只作为国家的祭祀仪典和传统活动。对皇帝的崇拜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既是一种罗马国家的政治荣光的体现,又是一种在帝国时期对奥古斯都就已表现出的将其作为人类神灵和救星的君主的东方式顶礼膜拜。在帝国时代,层出不穷的宗教由东方传播而来;与希腊-罗马多神教不同,它们拥有世界性,旨在保证人死后的幸福。在五花八门的宗教里,基督教以其理性和人伦的高超,并以其组织的力量独占鳌头,力克群芳。由神父和副主祭辅助的主教在城市大建教堂,许多地区,在一些较为重要的教堂周围,集结了一批小些的教堂,它们之间保持着联系。在整个帝国形成了一个广阔的教堂网络。初期,基督教就在意大利的南方和罗马广为流传:一世纪中叶,在罗马已经存在一个十分活跃的基督教团体。这一团体享受着特殊的威信和权威,因为人们还铭记着两位主要使徒的讲道和殉道,并把其主教作为彼得的接班人,同时它又起源于帝国首都的教会。稍后,基督教在意大利北方发展起来。从三世纪中叶起对教徒部分的偶然的——在罗马,在尼禄时期迫害是血腥的——最后是普遍的迫害,并未能阻止这一新的宗教的胜利和迅速扩大。

三世纪末,皇帝克劳狄二世和奥勒良着手重建帝国,以避免帝国走向四分五裂,分崩离析和落入蛮族之手的厄命,尔后,戴克里先从制度上、组织上加以调整;君士坦丁大帝又继续这一工作。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的重建者再将首脑变为“多米努斯”,将罗马帝国变为具有东方神权政治强烈色彩的专制官僚君主制度;这一变化使意大利丧失了在帝国享有的任何特殊性,从税收开始,与各行省一律平等。帝国进行行政区域新划分,设若干大行政区,为首的是禁军行政长官,大行政区下设行政区,其长官为代理行政长官,行政区下是行省,长官是行省长官。意大利是意大利大行政区的一个行政区,其他行政区是伊利里亚区和阿非利加区。意大利行政区是奥古斯都意大利最广大的一个行政区,包括北起阿尔卑斯山的科蒂安山脉和阿尔卑斯山的腊埃提亚地带以及三个岛。意大利分成的各行省并非全都置于意大利的行政长官之下,而只是北方的所谓的“粮食省”,因为必须从这些省份里征收贡物,以供皇帝宫廷之用。相反,中部和南部意大利各行省,即所谓的“城市省”或“郊区省”,被置于官署在罗马的“城市代理行政长官”之下,其贡物输往罗马。四世纪时,郊区意大利部分被列入粮食区,显然,这是为了增加宫廷的财力。罗马在城市行政长官的治理下,保留自己的行政权,元老们保留城市的司法权;元老院几乎只是作为一个市政议会存在。君士坦丁堡,帝国新都城——系由君士坦丁所建——变得最为重要,这标志着东方对西方有着决定性的稳固的优势,标志着罗马帝国演变为拜占庭帝国。

当时,帝国实行高度集权的官僚等级制度。直接受制于各省地方长官的意大利诸城,失掉了任何自主权。尽管那里仍有市政议会或元老院,但其成员只不过是办些收税的杂差而已。经济生产萧条迫使国家加重征税,反过来又使生产更趋衰竭。戴克里先制定的纳税制,规定每一个区应缴纳一定的税赋,由地方当局摊派。由于大地产主有权有势,税的重担主要压在佃农头上,一部分压在小农身上。从小农中选拔什长,他们用他们的财产担保替监察官负责为市政抽税。沉重的负担使他们自然而然想方设法逃避职责,但法律又使这一职务为强制性的、世袭的;正如工匠一样,他们参加职业团体,也是强制的、世袭的。又如驻防军人的儿子只配当兵,佃农的后代永远和黄土地绑在一起,或者永远为“农奴”。

这时,出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新机构——天主教会。在君士坦丁时期,天主教会得到司法上的充分承认,并享有各种特权。四世纪时,变为国家的唯一得到承认和允许的教会。狄奥多西皇帝以后,异教和邪教被视为对国家的犯罪。基督教会组织通过和世俗组织更紧密的结合而完善;每一个帝国行省的主教各组成一个都主教区。教会行省又围绕几个超级都主教区结成更广泛的单位,其中较大的称牧首区: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安提阿和耶路撒冷。大公会议召集一个或数省的主教开会,讨论较重要的事务;包括帝国所有教会的大公会议又称普世会议。即使在教会以外,主教的重要性也是举足轻重的。我们列举米兰主教圣安布罗焦为例,他是在四世纪后二十五年内任主教的,在此之前,他曾出任包括狄奥多西在内的一些皇帝的顾问和监察官。

在西方,唯一的牧首是罗马主教,正因如此,稍后,大祭司或教皇成其特殊头衔。他不但自己要求最高荣誉,而且还要求对全体天主教教徒的最高领导实权,因为他是作为使徒彼得的继承人,而耶稣正是把关键权力和放牧基督教羊群的鞭子托付给了他。教皇利奥一世是位能量极大的人,他确定了这些原则。瓦伦提尼安三世的敕令承认他对整个西方教会拥有主宰权。这样,罗马取得了在宗教和教会方面的重要性,但逐渐失掉政治方面的重要性。罗马主教也成为中部和南部意大利的唯一的都主教,他下属有数不清的主教团;而北部意大利的主教辖区数量较少,在五世纪分裂为米兰主教区,阿奎莱亚主教区和拉文纳主教区。

罗马历任主教在神学斗争中支持东正教理论为合法的理论的讲话,有助于加强其统治地位。四世纪进行的关于三位一体的问题讨论中,他们全力支持圣子耶稣基督之完美神灵说,反对认为圣子比圣父低一头的阿里乌教派,并使这一学说大获全胜。在五世纪展开的关于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关系的基督教义争论中,他们反对聂斯脱利派,该派似乎支持基督的人性,不赞成其神性;他们也反对优迪克派及其更缓和的形式,即耶稣一性论,该派旨在从相反方向将基督的人性融合于其神性之中。在卡尔西顿第四次普世会议上,利奥的既不混合也不分离的“双性论”取胜。然而,在反对帝国所在地君士坦丁堡的教会立志要与罗马教会争雄的倾向方面,他未能同样获胜。这次普世会议支持这一倾向,承认其对色雷斯、亚细亚和本都教区的最高权力,居全部教会中的第二位。

基督教会的重要性,在文化领域里也确立下来。帝国末期,文化大幅度地变为教会文化。世俗文化越来越变为学究文化,精神上贫乏的文化。四五世纪时,重要的世俗作家甚少,没有任何人是意大利的。古老的文学文化在高卢人中比在我们中间更为发达。相反,新的教会文学——大量地吸收经典修辞学,以革新和改编的形式继续各种类型的文学,发展和保护古老文化遗产——正如在意大利之外一样,以各种形式也在意大利人中植根繁衍:主教的布道或“讲道”;注释论文、伦理-苦行论文、教理论文;赞美赎救宗教仪式,宗教节日和殉道的圣颂。在教皇达马苏斯的提议下,圣哲罗姆把《圣经》译成拉丁文,稍后,这一新译本称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成为经典的官方文本。当时最负盛名的教会作家,是非洲人希波主教奥古斯丁,他对哲学-神学思想,对中世纪整个西方的宗教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狄奥多西死后,帝国行政分裂为东部和西部,已成定局,尽管形式上仍维持着政治上的统一。东部内外条件都优于西部,占有明显的优势。野蛮人主要在西罗马帝国攻城夺地,西罗马帝国的防务力量和对抗外来威胁以及内部邪恶的能力日益减弱,其有效统治愈益削弱。几乎整个高卢、西班牙、非洲被蛮族所占领和统治,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作为帝国“联邦成员”定居下来的,也即是形式上承认帝国的最高统治权和对罗马公民的司法权。由于旧帝国的沉重税赋而引起的不满和不信任,民众对蛮族的统治是被动地接受,或许还有些好感,直到奥多亚克时代,意大利仍未被永久地占领:在阿拉里克的率领下,哥特人入侵——其后果是都城由米兰转移到拉文纳——占领罗马;阿提拉率领下的匈奴人侵入到波河一带;盖塞里克的汪达尔人占领罗马。西罗马帝国的后二十年,无能的皇帝走马灯似的替换,但均掌握在蛮族军事长官里基默尔之手;然而,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对意大利在某种程度上行使最高权力,他反复任命其西部同僚。被任命的皇帝中的一个叫尤利乌斯内波斯被继里基默尔为军事长官的奥雷斯特斯所废,但他仍留在达尔马提亚。奥雷斯特斯让军人宣布其年轻的儿子罗慕洛为帝,罗慕洛为自己取名为奥古斯都,或者如民众称他的奥古斯都。拥戴他为皇帝的蛮族军人,要求奥雷斯特斯让出一部分意大利土地,以便驻军,正如其他蛮族在意大利外所做的那样。奥雷斯特斯予以拒绝,于是他们宣布其首领奥多亚克为王,他可能是西罗人。奥雷斯特斯死守帕维亚不出,后城被攻破,毁于大火,他幸能脱逃,但于皮亚琴察被杀。拉文纳也表示归顺。罗慕洛奥古斯都被流放到坎帕尼亚,食宿无虞。同他关在一起的有其他西罗马帝国的皇帝。人们习惯把年作为旧世纪的结束和中世0纪的开始。

结尾:罗马帝国光是听这名字也能想象出它的威风凛凛,罗马在帝国时期到达顶端,把实力发展到最极致,这还是在一边打压自己内部混乱一边对外扩张的结果,倘若当时罗马帝国能协调好国内的各项事宜,他们的军队能到达的地方恐怕还远远不止现在历史的记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