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健康生态圈”理念的推动下,伊利正向着“年进入全球乳业前三、年实现全球乳业第一”的中长期战略目标稳步前进。
《投资时报》研究员董琳
“屡创新高”已经成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伊利)的趋势和常态。进入年,伊利喜迎头彩。
3月10日晚间,伊利发布《年1至2月主要经营情况的公告》。数据显示,年1至2月,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以上;利润总额33亿元左右,较上年同期增长20%以上。
公告显示,年1至2月,公司乘势而上,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实现消费者价值领先、社会价值领先、员工价值领先、企业价值领先的“全面价值领先”战略目标引领下,积极把握消费增长机会,顺利实现开门红,整体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在公司经营情况发布后,中信证券、长江证券、华泰证券、国盛证券、信达证券、华西证券等多家机构,均给予伊利“买入”评级。
在二级市场,伊利以其长期增长的确定性赢得了“绩优白马股”的美称。截至年3月11日,上市整26年的伊利,总市值从最初的4.21亿元成长至如今的亿元,大幅增长.2倍;期间累计分红21次,分红总金额高达亿元。
群“星”闪耀,助力业绩飞升
成立近30年来,伊利始终在拓展自身产品线。资料显示,伊利成功打造出包含3个两百亿级别品牌、1个百亿级品牌、8个十亿级品牌及20余个精品品牌在内的强大产品梯队,有10个子品牌的品牌力份额居品类第一,包括金典、安慕希、巧乐兹、金领冠等高品质产品。
年1—2月,伊利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体验。旗下液体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饮各项业务均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具体来看,伊利白奶业务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金典等高端产品增长更胜一筹。尼尔森数据显示,1月,伊利常温白奶同比增长12.6%;其中,金典增长15.1%,增速为同品类第一。
在奶粉赛道,伊利旗下金领冠婴幼儿奶粉率先完成配方升级,成为中国首批符合奶粉新国标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今年1—2月,金领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增速位列行业首位。
冷饮业务方面,伊利通过持续对高端产品进行形式多样、线上线下联动的立体式整合推广,并推出以“熔岩巧巧”“炫玲珑”为代表新品,推动销售额大幅增长。其中,巧乐兹旗下高端品牌绮炫增长率达到74%以上;高端品牌甄稀增长率达到82%以上;超高端品牌须尽欢增长率达到%以上。
在奶粉赛道,伊利旗下拥有金领冠珍护、金领冠悠滋小羊、金领冠塞纳牧、金领冠睿护、伊利倍冠等全明星产品,涵盖了牛奶粉、有机奶粉、羊奶粉三大品类,形成伊利奶粉独有“星系”。
最重要的是,今年年初,金领冠婴幼儿奶粉率先完成配方升级,成为中国首批符合奶粉新国标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升级后的金领冠倍冠奶粉不仅使用新鲜A2型生牛乳,还添加臻稀乳铁蛋白、四倍活性益生菌、DHA、ARA等营养成分,亲和守护宝宝健康成长。
多元和高端为伊利进*奶粉市场进一步搭建了坚实护城河。今年1-2月金领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增速位列行业首位。
此外,同样被视为伊利第二增长曲线的奶酪业务也在快速增长。年1月伊利奶酪的市场份额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1-2月合计内部销售数据同比去年增长翻倍,增幅远高于同行业。
可以看到,在各个赛道上布局的品牌如同颗颗闪光的星,全品类产品共同汇成了伊利璀璨的星河。
惊人业绩如何锻造?
受新冠疫情影响,外部环境充满极大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伊利年1—2月业绩的大幅增长更体现出难能可贵。这种业绩确定性从伊利前瞻性布局、创新驱动及冬奥助力三方面得以充分体现。
其一,从乳业市场来讲,行业间资源的重新组合将是大势所趋。未来一些财务实力较弱的乳企可能会退出市场,实力较强的乳企则可以在相对不景气的情况下通过扩张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一周前,伊利刚刚要约收购成功的澳优,拥有全球羊奶第一品牌佳贝艾特、超高端牛奶粉品牌海普诺凯等知名品牌。再加上澳优在羊奶粉领域的渠道已经相对成熟,可以预见,在业务和渠道整合后的伊利奶粉必将呈现出巨大的爆发力。
其二,作为中国乳业的领*者,伊利始终以创新为引擎,从而驱动业绩的持续增长。今年以来,围绕消费者健康、营养需求,伊利陆续推出了“金典超滤牛奶”“安慕希丹东草莓”“畅轻蛋白时光”“金领冠塞纳牧有机奶粉”“须尽欢厚乳冰淇淋”等多款新品,同时结合多项创新营销举措,加速推动新产品、新业务快速成长。
在科研领域,伊利金领冠已获得5项核心配方发明专利,14项中外专利授权认证。去年底,伊利奶粉凭借“IMS全域创新管理体系”获得全球食品行业首个“创新认证”,使得伊利金领冠代表中国奶粉品牌跻身全球顶尖创新高地。
其三,年1至2月期间,伊利通过开展冬奥和春促的品牌营销整合不仅实现了业绩的大幅提升,同时也将伊利品牌推向了新的高度。
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在此期间对伊利产品的购买意愿创历史新高。伊利母品牌实现逆势上涨3.34%;内部销售数据显示,母品牌实现22%销售额增速,创造历史最佳。伊利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则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在地级市、县级市的市场渗透率同比分别提升0.6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消费者触达规模持续上升。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