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Hello,大家好,我是球神,最近很忙--这一行,没办法,可以写文章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不管每周一更还是两周一更,只要还在更,就有收获。
今天给大家先带来我们都喝过的伊利牛奶的分析上篇,关于财务分析和估值分析等留到下篇分享。
一、公司简介
伊利股份全称: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于年3月12在A股上交所主板上市。
伊利集团创始于年,主要从事各类乳制品及健康饮品的加工、制造与销售活动,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全的乳制品企业,伊利连续七年蝉联亚洲乳业第一,年世界排名已升至第五名。
二、主营业务和产品介绍
截止年年报,伊利主要从事各类乳制品及健康饮品的加工、制造与销售活动,旗下拥有液体乳、乳饮料、奶粉、酸奶、冷冻饮品、奶酪、乳脂、包装饮用水几大产品系列。公司产品主要以国内市场销售为主,部分产品销往海外市场。
其中液体乳占营收的78.86%,奶粉及奶制品占13.35%,冷饮产品占6.38%。
主要产品有:
液体乳:金典纯牛奶、伊利纯牛奶、伊利舒化奶、安慕希酸奶、谷粒多、味可滋、QQ星儿童牛奶、伊利优酸乳
奶粉:金领冠幼儿配方奶粉、托菲尔幼儿配方奶粉
乳饮料:畅轻、每益添
冷饮:冰工厂、巧乐兹、伊利牧场
三、商业模式及上下游分析
3.1商业模式分析
对于乳制品行业来说,商业模式比较清晰简单,就是获得奶源à做成各种奶制品à想办法卖出奶制品。
3.2上下游分析
上游奶源
显然,对于乳制品公司来说,上游奶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公司发展的下限。伊利为了布局上游奶源很早就制定并启动了“四步走”战略,如下图所示。
时间
战略
主要解决问题
年
公司+农户
奶源紧缺,收奶困难
年
公司+奶牛小区
饲养技术落后,人居环境污染
年
公司+规范化牧场
国际化一流原奶质量检测,科学化、规范化
年
奶牛合作社
专业化生产,科学管理带动百万农户养殖奶牛
通过这“四步走”战略,伊利先后在内蒙古、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十多个省/自治区建立了现代化的乳业生产基地。
经历了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伊利更加意识到把控奶源质量的重要性,并逐步通过自建、合作、参股、扶持等多种形式加速上游奶源布局,实现了对国内四分之一奶源的把控。
长期以来,我国原料奶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使得近些年奶企对上游奶源的抢夺逐步加剧,原奶价格持续上升。
在这样的上游背景下,伊利拥有更加全面的奶源布局能够适当缓解原奶成本缓慢上升带来的压力,同时也能够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此外,伊利逐步加强对上游奶源的掌控力也可以减少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奶源波动带来的风险。
四、行业分析和竞争格局
4.1行业发展历程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乳制品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受益于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乳制品渗透率快速提升,整个行业发展迅速,截止目前,行业规模已逐步趋向稳定。
从整体来看,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国内乳制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始于年,“利乐包”包装被引进中国,解除了技术水平以及产销分离等限制条件,使得常温奶具备全国化推广的条件,乳制品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
第二阶段:-年,行业更加注重质量发展。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冲击,消费者信心受挫,行业供给出清,海外品牌进驻,国内乳企开启重质量发展路线,同时乳制品渗透率持续提升。市场规模由年亿元增长至年亿元,8年CAGR达13.3%。
第三阶段:年-至今,价增驱动阶段。年之后乳制品市场规模高位微增至年的亿元,-年CAGR为4.2%。乳制品市场从开疆拓土的量增阶段转向产品结构提升的价增阶段。渗透率高位水平下,量增速度放缓,价增推动行业整体规模增长,高端常温奶、酸奶成为消费升级下的行业新宠。
4.2行业特点
奶制品属于大众消费品,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消费市场分散,行业呈弱周期性,“品牌+重消+快消”属性强,“品牌+渠道”在销售过程起关键作用;
行业呈现低利润率高周转率特征,进入门槛低但想发展得好有很高的壁垒,全球充分竞争。原奶占成本比重较大,高运输费,产品保质期相对较短,导致大量地方性奶企存在,尤其在鲜奶与低温奶细分市场中;
奶牛产奶高峰周期(春冬季)与奶制品消费高峰周期(夏秋季)有时间错位,且鲜奶保质期较短,对企业综合运营能力要求较高;
牛奶的主要生产区域与主要消费市场有空间错位,特别是我国存在较大空间距离,对运输成本与时效都是较大考验。
4.3现阶段竞争格局
国内乳制品公司按照企业知名度、经营规模和整体实力大致可以分为:以伊利股份、蒙牛股份及光明乳业为代表的全国性乳制品企业,销售网络覆盖全国,收入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以新乳业、三元股份为代表的区域性乳制品企业,在重点经营的区域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与全国性乳企形成有效互补;第三类为地方性乳制品企业,此类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通常仅在单一省市经营,市场份额小并且竞争力有限。其中,能与伊利股份对比的同行只有蒙牛。其余的如光明、君乐宝、新乳业等均为地方性小企业,短期不具备与伊利竞争的条件。
整体来看,乳制品市场已形成稳固的双寡头竞争格局,伊利股份、蒙牛乳业通过常温乳制品的发展奠定了全国化基础,逐渐成为行业领*企业,第二梯队公司则多以低温产品为主常温产品为辅的策略参与市场竞争。但伊利、蒙牛在液态乳等存量业务上同质化较为严重,新业务有望助力伊利实现差异化。在目前主流乳制品细分领域中,伊利与蒙牛均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年之前伊利产品规模较高,年之后蒙牛受益于营销转型、产品升级,收入规模首次超伊利,-年行业在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冲击的背景下,相较蒙牛管理层的频繁变动,伊利凭借较为稳健的经营情况收入再次实现超越。
根据欧睿Euromonitor数据,伊利、蒙牛占据国内乳制品行业约50%的市场空间,年CR2达48.0%,伊利、蒙牛分别占26.4%、21.6%。第3-6名乳企合计占据10.6%市场份额,光明、君乐宝、新乳业、三元分别占4.1%、3.1%、1.7%、1.7%。从市场集中度变化趋势看,top2合计市占率由年34.4%持续升至年的48.0%。在不考虑年从蒙牛出表的君乐宝,光明、三元、新乳业合计市占率基本维持在7.5%左右,市场份额维持基本稳定的态势。对比海外市场,中国乳制品寡头竞争格局更明确。从全球市场看,各国市场结构差异较大,预计年美国CR5为27.3%,日本CR5为48.0%,市场格局均较分散。集中度较高的丹麦CR5达65.3%,龙头厂商独占53%市场份额。对比来看,中国乳制品市场寡头格局更为明确。
年后双寡头有向“老大超强+老二转弱”发展的趋势,两者的营收与净利在年开始分化,营收差距开始扩大(超近亿),但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差距还需要今年半年报或年报来验证。总的来说,中国液态奶市场,70%以上的份额都由常温奶占据,低温鲜奶和低温酸奶的市场份额只有15%左右。
一句话总结中国牛奶市场的行业格局:伊利蒙牛称霸常温奶、地方奶企分割低温奶。
4.4未来行业发展空间和趋势
行业空间分析
奶制品中纯奶消费的渗透率比较高,截至年12月底,常温液态类乳品的市场渗透率为84.7%,奶制品细分市场各类新品层出不穷,天花板不断被打开。
细分子行业处于不同的增长阶段。其中巴氏奶、酸奶仍处于成长期。-年调味乳、常温奶、巴氏奶、奶粉、酸奶行业零售规模CAGR分别为13.4%、9.9%、8.0%、1.0%、18.7%,年调味乳、常温奶、巴氏奶、奶粉、酸奶市场规模分别为、、、、亿元,目前酸奶、常温奶占比较高,常温奶自年起主要受价格因素驱动,而低温奶、奶粉则呈量价齐升态势,业绩主要受需求高增推动。据Euromonitor预计,-年巴氏奶及酸奶将继续处于成长期,常温奶将进入成熟期。农村人均消费量的提升将成为推动乳制品行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人均奶类消费量来看,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于年达到高点(18.1千克),年下跌至16.5千克,而农村人均奶类消费量则呈上升趋势,农村人均消费量的提升将成为推动乳制品行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从全球乳制品人均消费价格看,我国仍然具有较大消费潜力。年我国乳制品人均消费价格为44.5美元,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5.3美元,甚至不到南非的一半,和日本的.1相比更是相差甚远。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中国,大家对于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