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QQ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233.html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正在稳步发展。年4月21日,我国工信部发布了年1-3月乳制品行业运行情况。工信部数据显示,年1-3月,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制造企业产量达到.4万吨,同比增长1.9%。
众所周知,蒙牛、伊利是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两大巨头,但有一家企业作为伊利、蒙牛的“*火商”,不养一头牛,却能够吃掉中国乳制品企业75%的利润。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吃掉了中国乳制品企业75%的利润?
目前,大家在超市、商场、便利店等地方都可以见到伊利、蒙牛的产品。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伊利、蒙牛这些“*火商”吃掉了中国乳制品企业75%的利润呢?
首先,就需要从牛奶的包装开始说起。我们大多数人在购买牛奶的时候都会从牛奶的品牌开始进行选择和购买,但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牛奶的包装盒侧面带有“TetraPak”的标志,“TetraPak”代表利乐包,是法国瑞士利乐企业的产品。
在利乐创立之前,我国用于售卖的牛奶大多数是通过瓶装进行销售的,但是牛奶在瓶子里面的保质期限仅仅只有几天,想要达到企业的长期战略计划还很难。而就在利乐这一企业创立之后,牛奶的包装盒开始从瓶装变成了盒装。
盒装的牛奶比瓶装的牛奶相对而言不仅有利于牛奶的储存,还有利于牛奶企业实现其销售目标,使得牛奶的保质期相对得到了延长。
随着利乐企业的迅猛发展,利乐与我国伊利和蒙牛也相继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仅仅几年的时间,利乐就已经迅速占领了我国的乳制品市场,并形成了垄断,在全球乳制品市场中也占领了一定的地位。
早在年,利乐在中国的收入就高达亿元,其中净利润达到27亿元,每盒牛奶抽走75%的利润,被称为中国乳业背后的“*火商”。年,由于利乐公司存在严重的行业垄断行为,被罚款约6.68亿元。
二、掌握了中国乳业命脉
利乐是由瑞士人鲁宾·劳辛于年成立的,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了全球包装的一家巨头企业。早在利乐年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在广州投入了利乐的第一台灌装机。
一个国外品牌是如何掌握了中国乳业的命脉的?究竟发生了什么?
据统计,利乐在年一共生产了1亿件包装,销售收入约为.55亿欧元,与我国伊利和蒙牛的年收入总和非常接近。其中,利乐公司的销售收入有一部分收入都来自于中国。
利乐进入到中国市场,成功助推了伊利、蒙牛等企业的发展。根据年全球乳业20强企业排行榜统计中,伊利排行第九,蒙牛排行第十,成为了全球乳制品行业的两大巨头。
在年,蒙牛还是一家小型的生产牛奶的工厂,虽然一直采用低温杀菌技术,但是生产出来的牛奶不易长期保存,只能在小范围内销售。一旦牛奶的销售范围扩大就会导致牛奶变质,影响该企业的发展。
正在蒙牛公司面临销售危机的时候,利乐公司成立了,两者可谓一拍即合。于是蒙牛开始与利乐公司达成长期合作战略关系,开始大范围进攻乳业市场,短时间内蒙牛产品已经快速实现销售计划,在全国各范围内进行销售,推动蒙牛企业快速崛起。
就这样,利乐不但推动了两大乳业巨头企业的发展,还改变了中国乳业的格局。那么,伊利、蒙牛为什么会为其“打工”?
三、伊利、蒙牛是在为他人“打工”?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乳业每年对无菌包装的需求在亿包,其中使用利乐公司的包装就有亿包。作为推动中国乳业企业发展的幕后者,利乐公司从未公布在自身企业的财务经营情况,致使利乐公司的营业收入一直都是一个迷。
根据年的英国富豪榜榜单显示,利乐公司的创始人以43亿英镑的家族资产登上了排行榜。
结语
虽然伊利、蒙牛的乳业实力非常强大,但是也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其生产战略,尤其是要重视其牛奶的包装技术。正因为如此,利乐公司才能从中国乳企占掉75%的利润。
最后想问下大家,您注意过利乐的包装标志吗?欢迎大家在我们评论区下方留言,喜欢我们的文章的,麻烦大家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