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价值投资的窗户纸股市进阶之道读书 [复制链接]

1#

价值投资理论说起来也非常高大上,相关经典的书籍没有几百本,也有几十本。很多高手说:价值投资的理论全部写下来也不会超过一张A4纸。李录把价值投资理论就总结成四条:1.股票即股权。2.安全边际。3.市场先生。4.能力圈。

真理往往是很简单的,那我们跟着作者李杰的思路来捅破这层“窗户纸”,看看价值投资有什么基本的原则。

首先要区分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基本所有价值投资理论的第一个概念都是这条。以一个较长的周期来看,在股市中会有成功的投机者,必然存在更多的投资者,但没有成功的*徒。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一书中有过如下定义:“投资业务是以深入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的安全,并获得适当的回报;不满足这些要求的就是投机”

大V唐朝总结的更简单:买票就是投机,买企业就是投资。投资的核心在“资”上,而投机的“机”可视为所有“机会”的统称,可以与资产本身的价值毫无关系。比如茅台股票年税后38亿净利润,到年税后利润亿,符合增长24.93%,股票市值也从亿涨到年亿,符合增长23.05%,当然现在已经两万多亿了。

年恰逢股灾,几乎所有投机者都离开市场,你如果看好茅台这个企业,肯定不是今天买,明天卖。我们也知道很多长期的坚定持有者在茅台上赚了10倍几十倍。年10.19日五粮液价格达到阶段性高峰36.15,从年7元涨到36元吸引了众多的投机者。股东人数由年的9月10.73万人,一直到增长到年的3月的55.95万人。从年10月一直到年3月股票才涨到40.34,这40万人持续被套10年。当月股东人数回到15万人,也接近40万人割肉走人。到今天,五粮液价格涨到元,股东人数再次增加到42万。

五粮液、茅台的价格一直在上涨,但期间这几十万投机者没有能坚持到最后。这大概也是股市的魅力,能赚钱的都是最后那部分坚定的投资者,价值投资理论易学难精!

价值投资为什么易学难精?

作者认为股市中亏损的那七成人都是聪明人,正因为聪明,所以总是在想怎样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赚最多的钱。”总在探寻“最接近顶点的地方跑路,最靠近底部的地方抄底。”。总是喜欢“不用下太多笨功夫就能轻松赚大钱”。盈利的少数分子看上去倒像个傻瓜---他们一般都有点偏执的基因,信奉朴素的道理。他们认为“股市同样具有很高的壁垒,需要艰苦的学习”。

真正智慧的人会做一些短期看来很傻但长期会成为赢家的事情,小聪明的人会做一些短期看来有利可图但长期必成为输家的事。

价值投资的门槛在哪里?首先在于大量的阅读学习。价值投资理论的书籍,很多投资大师和投资高手基本都善于阅读,阅读让我们能知道投资的规律,让我们知道前人犯过的错误。一份企业年报就是多页,有多少人看完,又有多少人去认真分析这些数据。还有多少人愿意把多个公司进行对比,去查行业,上游供应链的资料。为什么成功是少数,这个就是门槛!

其次投资的门槛还要战胜自己的贪婪和恐惧,因为投资是不确定性的,人本性也是从众的。在市场极度乐观的时候,极度悲观的时候,你要保持理性。

那要修炼价值投资这门绝学,又需要掌握些什么呢?作者整理了五大理论,称它们是价值投资这座辉煌大厦的奠基石。

从企业经营视角看投资:投资取得收益的根本在于“低买高卖”,这个低和高就是企业经营的绩效。比如茅台利润从20亿成长到亿,你投资的市值从几百亿增长到现在的两万多亿。如果你投资露露这种企业,利润徘徊10亿左右,不再成长,你的收益也只有分红收益,相当于投资一个债券。当然投资企业的利润从30亿腰斩,股票价格也会腰斩,这种就是价值毁灭。

有时企业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但是价格却波动明显,让我们感觉到利用市场波动赚钱有其基础。罗伯特·G·哈格斯特朗试图找到股价与经营企业之间的关系到底呈现怎样的紧密程度,以家公司作为样本,并将经营结果与股价走势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是:

l他们发现当持有股票3年时,企业收入和股价相关程度在0.3左右;

l持有5年时,两者的关系时0.~0.;

l若拉长到10年的持股期,两者的关系上升到0.~0.;

l延长到18年持股期,收入和股价的关系就稳定在0.以上。

从一些企业市值的成长来看,最终企业利润的年化和企业市值的年化是基本接近的。所以道理就比较简单,你要找到一只10年翻10倍的股票,必须找到一个十年企业利润能翻10倍的。比如伊利现在的利润是70亿,那么十年后市值要翻10倍,利润要做到亿,按伊利10%净利润就要做到0亿销售,如果费用比控制下来,做到20%净利润,需要亿。那你认为机会大不大,企业主业有不有机会,或者通过并购有不有机会?

谨守安全边际原则: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赶飞机,如果是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往往会预留1.5小时或者2小时,这个就是安全边际。万一出现堵车、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我们为了准时到达,会流出安全边际的时间,股票也一样。

作者对安全边际做出了三个层面的考虑:第一个层次是投资组合,投资一个企业和投资10个不同行业企业的风险是不一样的。但由于需要深入研究,李杰认为资金量不超过万,5只左右,不少于3只也不要超过10只。第二个层次是价格,这个已经说的很多了,要买得足够便宜。第三个层次是避免价值毁灭的标的,这种就是企业业绩持续恶化,或者不成长低于市场成长要么是价值毁灭,要么是时间成本的增加。

价格提供了交易阶段的安全边际,但企业不断创造价值的能力才是长期持有的安全边际,而股票的组合乃至于资产大类的平衡提供了财富的安全边际。

确定自己的能力边界:巴菲特对此做出忠告:“对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围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够确定能力圈的边际所在。如果你知道了自己能力圈的边界,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的人要富有很多”

作者总结了自我认知和投资对象认知两个方面:自我认知主要是性格的认知,每个人在能力的倾向总是与性格特征有所关联。有的人对商业价值非常敏感,但可能急躁,有的人不善于深入研究企业,但非常善于等待。清楚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弱点是什么是构建能力圈的前提。我自己就是对商业敏感,但比较急躁的人,最近也在冷静,有些企业其实还没看太清楚。

自我认识的另外一面是知识背景:对于那些具有狂热学习热情和高理解能力的人而言,基于知识圈的扩张而提高能力圈是可能的,但要注意,知识的扩张并不必然导致能力圈的的扩张。

另外就是对企业的认知:了解行业格局的演变,了解投资对象的竞争优势,知道其为什么获胜。对于其净资产收益率在长期的未来演化有清楚的认识。对于这笔投资最核心的原因及最大的风险了然于胸,在获胜的概率和赔率上已经精心计算并且有满意结果。

投资的深度比投资的广度更重要,有很多股民博览群股,研究投资标的上百个,这个是没有意义的。好的行业,你能理解的,在投资范围的也就这么10多个而已。一生能研究三、五个标的足矣。

了解“市场先生”:市场先生后面有足够的篇幅来讲,巴菲特有个买地的故事,唐朝总结成为:“别瞅傻子,瞅地”,这个傻子就是市场先生。我们只用看好自己的企业“地”,傻子给的价格远高于我地的投资回报,就卖给他。他的地远低于市场价格,我正好有现金,就买入他。其他时候,就瞅地,该干啥干啥。

建立有效的自控能力:这个就是投资者的软实力,自我的情绪控制就两个字“理性”,不易冲动、不被感情而影响判断力,重视证据和逻辑,不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失去正常的思维判断。

必然现在食品饮料股票大涨,市盈率高达63,你愿意你投资的钱63年收回本金,年化1.5%?东鹏、李子园这些几亿几十亿规模的股票已经炒上天,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理性。

把预测留个神仙:我们总是羡慕抄底逃顶的大神,但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大神一直有很好的业绩,往往就是昙花一现。比如以前网上的什么“带头大哥”,才入股市的时候,也去看他博文。现在不知道删没删除?

我所知道的投资有所成的都是不敢妄言顶底,敬畏市场。格雷厄姆说:“如果我在华尔街60多年的经验中发现过什么的话,那就是没有人能成功预测股市变化”。巴菲特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彼得·林奇说:不要妄想预测1年或者2年后的股市走势,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投资大师费雪在年的一次演讲中做出如下评价:股票价格看起来已经达到一个永久性平衡的高水平。就在演讲后两星期市场进入了美国证券史上最著名的大崩溃。年3月下旬,亚洲股神李兆基认为4月前股市可以进一步升至20点。结果是5月5日上涨到点后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最低点到了点,距离李兆基乐观的点位将近下跌了57.23%。

不仅大师无法预测股市的涨跌,甚至企业经营者都无法预测自己企业的股价走势。年李嘉诚联系7次增持自己的企业.9万股,合计约3.39亿港元,平均价格大概是98港元。在其增持后,长江实业最低跌到过55港币,也就是在98港元后还会有43.8%的下跌。

不要预测股市是指不要将自己的投资押宝在股市一个具体时间断的具体走势,精确判断上。但对投资资产的性价比,行业的长期发展是能判断的。

最后就是如何学习价值投资理论:

学习的三个层次:最低层的是无法从别人的错误中得到经验,也无法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教训,简而言之永不知错。其次是学会了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经验,但不会从别人的就经验中学到东西。最好的层次是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不用亲自试错就得到经验教训,这样既能走得快又能走得稳。

投资素养的进阶之路主要有四个阶段:第一了解投资世界的历史和基本理念及原则。比如投资和投机的区别,股价和企业利润的关系,股权好于现金的概念,选择投资标的就是选择投资收益率更高的投资品等等基本理念。

第二就是企业价值分析的框架和方法论:行业特点,行业格局,投资企业的比较,护城河是什么,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主要通过行业书籍,企业年报,调研资料等等来分析。

第三就是市场机制及长期运行规律,第四就是投资中多种要素的融合和综合运用。要提高这些投资素养有什么捷径没有,作者给的答案就是长期阅读。一个正常的人应该阅读30本上下,其中反复精读的3-5本。读书是从多到少,从厚到薄的过程。

首先读经典理论书籍,比如《聪明的投资者》《穷查理宝典》《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国内的《投资中简单的事》《估值的标尺》《股市进阶之道》等等。我只要写读书笔记的都是我觉得不错的书,而且是反复读,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这个环节就要淘汰一半的人,他们更喜欢看结果,更喜欢问你这个票好不好,什么时候买。即便我把我看好的股票说给你听,最后的结果也不一样。

然后就是企业的资料,年报、研报、一些专业大V的看法想法等等,但这一切都建立在你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然后做出判断,这是一个很艰巨的过程,会淘汰掉90%的人。也许你会说段永平也不看年报,他有多少年阅历,你能有他的商业素养吗?包括巴菲特日常最多的时间都是阅读,看企业的年报。我看到有些投资不错的大V,都是把年报打出来慢慢的看,所以他们才会成功!

综上所述:价值投资就是对特定性格特征和价值观的人一种奖励。能否进入投资的这道大门,其实就取决于能否突破这层“窗户纸”,有的人一秒就迈过去去了,有的人却一辈子也无法冲过去!让我们一起慢慢沉下来,多读书,慢慢变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