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图拉真时期的达契亚行省罗马化进程罗马 [复制链接]

1#

发生于图拉真时期达契亚行省的罗马化进程,是涉及到*治、*事、文化、经济等层面的全面而深刻的一场历史性变革。和帝国境内其他行省罗马化的进展类似,罗马文明对达契亚行省的影响仍然遵循了“*事开道、制度巩固、宗教融合、文化渗透”的一贯模式。自图密善到图拉真这一段时期,在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的二十年时间里,两位皇帝接连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达契亚战争,在痉历多次血腥战役后方才将达契亚王国的主要地区并入帝国领土之内。图拉真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立新的达契亚行省,派遣总督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在行省内部部署重兵,修建绵长的边境防线,为行省的快速罗马化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事方面的支撑。

一、行省罗马化的曲折性

达契亚行省的罗马化进程受到了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在延绵二十年的罗马一达契亚战争中,罗马人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投入大量的兵力方才得以征服桀骜不驯的达契亚人,这也预示了接下来罗马人在当地的统治并不会一帆风顺。在战争的最后阶段,达契亚国王德凯巴鲁斯以及他的廷臣宁愿自杀也不愿意接受罗马人的奴役,我们足以从中看到达契亚人反抗强权的决心。

对获得胜利的罗马人而言,达契亚战争满足了他们掠夺当地丰富资源的欲求、彰显了帝国的威势,但是这是建立在无数达契亚人的鲜血和骸骨之上的。因而,在行省建立初期,达契亚人对罗马人的抵抗仍在继续。即便失去了国王的领导,但达契亚人剩余的抵抗力量仍然在各地进行武装反抗,伊恩格鲁梅萨提到,在萨尔米泽杰图萨雷吉亚陷落后,图拉真仍停留在特兰西瓦尼亚的腹地指挥对达契亚人势力的“清扫”以及扩大*事占领区的行动,并为此花费了七个月的时间。

在“清扫”活动结束后,罗马人在达契亚当地的统治在实际上也并未获得切实的巩固,因为此时他们要对付的敌人似乎有增无减。在战争结束后,有相当数量的达契亚人逃往新行省边界以外的地方,继续从事反抗罗马人统治的活动。这批不受罗马统治、也没有罗马化的达契亚人被康斯坦丁·内斯库称为“大达契亚人”,主要定居在行省北部和西北部。

不仅如此,路易斯·洛特提到,除“自由达契亚人”以外,活跃在行省外部的还有几支势力强大的“蛮族”势力,比如萨尔马提亚人、日耳曼人等等,他们时常对行省进行骚扰性的进攻,给罗马人在当地的统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当然,从历史上来看,在图拉真当*时期这种威胁并没有明显化,达契亚行省内部的局势仍然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这在一方面得益于图拉真在行省内部修建的有效防御体系,“蛮族”慑于图拉真皇帝的威势而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蛮族”在之前大规模的战争中未有恢复实力所致。

待到图拉真去世,“蛮族”的顾虑也消失了,开始大规模兴兵进犯达契亚行省。卡拉瓦斯约翰提到,在年年末,“自由达契亚人”便与雅济各人、罗克索拉尼人联合在一起,大规模入侵达契亚行省,打败行省驻*并击杀了达契亚总督。这次战争甚至惊动了当时的哈德良皇帝,他亲自出面方才使局面得以缓和。

即便如此,罗马人被迫放弃行省东、西两侧的平原地带,将他们拱手让予“蛮族”。这次侵略甚至给多瑙河下游的所有行省都带来了直接的威胁,可见罗马在当地的统治不可谓没有波折。而且在图拉真往后的年代里,达契亚行省遭遇外族入侵的威胁大大增加,这也是它作为一个深陷“蛮族”领地的边境行省不可避免的命运吧。

二、行省罗马化的全面性与高效性

在图拉真时期罗马人对达契亚行省的十二年治理中,当地在各个层面均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呈现出显著的罗马化趋势。实际上,这十二年正是达契亚地区历史发生转折的关键时期。这一转折主要体现在达契亚地区的*治、文化、*事、经济以及民众生活等方面的罗马化之上,具有全面性和高效性的特征。

所谓全面性,是指罗马文明在达契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使得当地在“物质景观”和“精神景观”方面发生了重大改变,朝“罗马化”方向紧密靠拢;所谓高效性,是指罗马文明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扎根到当地,并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发生于图拉真时期的、达契亚地区的罗马化,是达契亚地区第一次与高级文明发生全面广泛而深入、持久联系的联系,它的影响遍及行省各个角落。

罗马文明在达契亚地区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行省制度的传入。与帝国境内其他行省的情况一样,*治上的罗马化是达契亚行省罗马化的基础和前提。“罗马所实行的一切*治措施如秋风扫落叶般扫除了伊比利亚半岛原有的氏族部落体制”,在图拉真征服以后,达契亚原本的王国体制同样遭到了废除,被代之以崭新的罗马行省体制。达契亚王国变为罗马治下的一个拥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行省,罗马总督也代替了达契亚国王的地位,代表罗马皇帝对达契亚进行有效的治理。与此同时,罗马法也随着行省制度一并传到达契亚,改变了当地原本的司法制度,有效的担负起维护行省社会稳定的任务。

罗马人依靠其组织良好的*团和辅*在数个世纪的征战中无往不利,最终也征服了一度强大的达契亚王国,此后这一先进的*事制度跟随着罗马*团的步伐传入达契亚。可以说,罗马的*团和辅*部队是促使当地罗马化的最重要推动力,是罗马文化在达契亚深入发展的最坚实后盾,是数以十万计罗马移民群体所依赖的庇护力量。不仅如此,图拉真在行省边境沿线修建的强力防御体系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有效维护了行省内部的安定,促进了行省各方面的繁荣发展。

罗马征服也对达契亚当地的经济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罗马大道的修建、罗马式城镇的建设、罗马货币的大规模流通以及罗马先进手工业、矿业和农业技术的传入与行省贸易的发展。在这一经济罗马化的过程中,达契亚当地的经济被纳入到整个帝国的经济体系之中,它既是帝国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对后者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达契亚在文化方面同样受到罗马文明的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而这些也是奠基于图拉真时期的行省文化建设之上的。首先是拉丁语的传入,它为行省文化上的罗马化奠定了语言方面的基础,不仅如此,这门语言在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后,至今仍为罗马一达契亚人的后裔——罗马尼亚人所使用,成为他们维系身份认同的重要纽带。

其次,希腊一罗马宗教跟随罗马移民的脚步也迅速传到达契亚,它是行省罗马化的重要精祌动力,当地人的宗教信仰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改变,对帝国的文化产生深层次的认同。再次,行省民众的生活方式也逐步罗马化,在衣、食、住、行以及娱乐方式等方面向罗马人看齐,他们文化方面的认同也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

三、行省罗马化的包容性

罗马文明历来就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文明,这一点也在达契亚当地有着明显的体现。不容否定的是,罗马人在以武力征服达契亚的过程中,留下了其血腥残暴的一面,给当地土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罗马征服以后,达契亚的本土文明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留,甚至和外来的罗马文化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融合。

从人口方面来看,虽然达契亚本土的人力资源在延绵日久的战争中受到严重损耗,但并未“绝灭”。伊恩格鲁梅萨认为事实可能刚好相反,他提到在战后居留于行省当地的人口中,达契亚人仍然是占多数的,在整个行省的将近七十万的人口中,达契亚人可能要占到七成左右,因而仍然是当地的主要族群。有许多达契亚本地人参加了罗马的辅助*队,他们在从*作战的过程中迅速的罗马化,成为在当地传播罗马文明的重要力量之一。在行省建立后近两个世纪的历史发展中,本土达契亚人也与罗马移民进行通婚,孕育了日后的罗马一一达契亚民族,后者也成为现今罗马尼亚人的前身。

从物质层面来看,战后达契亚人的物质方面的内容也得到了部分的保留。就考古发掘成果而言,罗马人建立的*团营地附近的居留地遗址出土了为数不少的达契亚样式的陶器制品,表明了达契亚人的制陶技术仍然流传到了罗马达契亚时期。此外,达契亚乡村地区由于受罗马文明影响相对较小,因而也有大量的物质层面的内容存留下来,譬如建筑、墓葬等等。这在一方面反映了在罗马统治时期达契亚人继续大量生存,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在一定程度上罗马人对当地文化的包容。

从文化层面来看,这种包容性主要体现在对土著语言的保留。同样地,在近数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成果基础上,我们得知达契亚式的名字仍然有少部分以碑铭的形式被保存下来。虽然它们在出土自整个行省的铭文中只占很少的比例,但足以说明达契亚的文化也得打了保存。不仅如此,达契亚语言的不少词汇也保留到了今天的罗马尼亚语之中,它们或是有着当初的形式,或是受到拉丁语的影响而“拉丁化”。

行省罗马化的包容性还体现在行省内部存在着诸多异质的文化元素。笔者在前文己经提到,在图拉真征服达契亚以后,有大批的殖民者从帝国各地迁徙到新行省内部。这些殖民者来自各个不同的行省,从东方的叙利亚、小亚细亚、非洲的埃及到巴尔干的伊利里亚、墨西亚乃至西方的高卢、日耳曼,都是他们曾经的故乡,因此移民们也有着各自迥异的文化背景。

各支殖民者操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但都在罗马帝国这一文化的大熔炉中和谐相处,他们的文化也共同存在、发展于新成立的达契亚行省之中,同为欣欣向荣的行省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发生于图拉真时期的达契亚行省罗马化进程中并非只是罗马文化对当地的单一影响,它是建立在罗马文明与土著文明以及其他民族的文明相互碰撞、彼此融合的基础之上的。

总结

在行省之内,罗马文化无疑起着最大的影响,它深刻的左右着达契亚地区日后的历史发展方向,也在当地留下最明显的印记。可以说,相对其他文明,达契亚行省发展的历史进程体现出了最多的罗马文明因素。但是我们也不应无限放大罗马文明的这种主导作用,而忽视其他文明体系元素特别是达契亚本土文明的存在,它们虽居于较次要的地位,却也是行省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文明体系中,罗马文明为其主旋律,达契亚本土文明和其他民族的文明为其伴奏,共同演奏出罗马——达契亚文明的悦耳曲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