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奶酪、儿童蔬菜饼、儿童鳕鱼肠、儿童虾片、儿童山楂棒……母婴行业,儿童零食以其庞大的规模和不逊于奶粉和儿童玩具、服装等细分行业的利润优势,在吸引了众多企业布局之后,更是被资本看好。近几年,儿童零食已然成为一个有着很大商机的细分赛道,成为大零食行业下的超级蓝海市场。
各大休闲零食巨头的涌入,新兴儿童零食创业品牌的不断崛起,一场关于“小金主们”的吃货争夺战正在打响。
一.我国儿童零食发展现状
零食比正餐方便携带,种类丰富,能帮助儿童及时充饥解渴。在儿童无法食用正餐等的特殊情况下,便可以吃零食达到补充能量和营养的作用。例如,儿童在课间可以吃零食充饥,外出旅游时,零食也是常备之物。
越来越多的妈妈发现,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谈零食色变是一种不必要的误区,适量食用一些营养素含量丰富,同时低糖、低盐、低脂类的零食,既能为身体提供一定量的能量、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又能避免儿童摄入过量的脂肪、糖和盐分,也可以在三餐以外起到较好的辅助、补充营养作用。相比成人零食,儿童专用零食需要更健康、更营养、更天然,应该是一种零食行业迭代升级下催生的更高品质产品。
1.零食在我国儿童青少年日常饮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已经成为重要的膳食组成成分。
近些年,我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总量占食物总消费量的21%左右,3~5岁、6~12岁、13~17岁儿童青少年每天吃零食的百分比分别为71.8%、64.7%和61.2%,儿童的膳食中由零食提供的能量占7.7%,膳食纤维占18.2%,维生素C占17.9%,钙9.9%,维生素E占9.7%。可以看出,零食在我国儿童青少年日常饮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儿童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来源:《儿童零食市场调查白皮书》、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近一两年以来,随着重点零食头部企业先后布局儿童市场,儿童零食品类和范围显著丰富。
从品类占比上看,饼干、坚果、膨化食品和巧克力是购买最多的前四大零食品类,贡献整体份额在七成以上;从品类增速来看,坚果、膨化食品、芝士、冰淇淋均呈现出高增长态势。从受欢迎度来看,奶酪棒、山楂棒、谷物棒、鳕鱼肠、溶溶豆品类是当前儿童零食界的“宠儿”。
这里,我们不得不重点提下含乳类儿童零食。含乳类零食在国内其实拥有比较长期的市场基础,国内含乳类儿童零食比较同质化,产品单一,主要以奶片、奶酪棒、酸奶块及酸奶溶豆为主。其中参与玩家主要以伊利、蒙牛、认养一头牛等乳企;百吉福、妙可蓝多、乐芝牛、妙飞、奶酪博士等专业奶酪品牌;以及如良品小食仙、小鹿蓝蓝、beakid等其他综合儿童零食品牌。
(百吉福棒棒奶酪图片来自于网络)
尽管在国内奶酪市场整体体量还处在百亿以内,但增速很快,且儿童奶酪市场在奶酪零售端占比达50%,也就是说,儿童是奶酪品牌最大的目标消费群体。
2.儿童零食市场缺行业引导者
儿童零食行业存在标准欠缺、食品标注不规范、市场混乱、国内品牌信任度低等问题。行业只有《儿童零食通用要求》这一团体标准,也有很多儿童零食产品生产遵循的是企业标准。急需行业领导者出现,引领行业标准,并协同食品专家、消费者、食品众企业等规范儿童零食产业健康、规范发展。
之前我国仅有婴幼儿食品相关标准,对于3周岁以上的低龄儿童,还没有专门的儿童食品安全标准,更没有明确的儿童食品定义。由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分会、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研究所、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牵头制订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首次对“零食”、“儿童零食”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定义,该标准于年5月15日发布。
然而,《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并非是强制执行的,且主要明确的是儿童零食的理化指标、污染物指标、真菌*素指标要求、微生物指标要求、食品添加剂等生产标准要求,尚未对儿童零食领域的宣传做进一步的规范,推动儿童零食国标落地仍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儿童零食市场调查白皮书》指出,细分零食市场里,儿童零食管控难度最大,由于标准缺失,市场上的儿童零食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自造概念、炒作噱头的现象屡见不鲜。
3.儿童零食市场成为休闲食品市场新的发力点。
目前,我国零食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成熟阶段,市场容量巨大。年-年,我国休闲零食市场规模从亿美元增长至亿美元。预计,我国休闲零食市场规模在年可达亿美元。儿童零食市场规模约为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的十分之一。
数据来源:Frostamp;Sullivan、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作为母婴和零食交叉产生的细分品类,儿童零食凭借其独特的高频刚需与附加价值,在儿童食品赛道C位领跑。伴随消费升级和多孩*策刺激市场,儿童零食很可能会伴随用户的成长,并产生终身复购,它或将成为切入万亿级休闲零食赛道的最佳入口。
图表数据来源:《儿童零食发展白皮书》
二.国内儿童零食竞争格局
我国儿童零食细分市场尚处于早期竞争阶段,竞争格局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
自年儿童零食品牌快速崛起以来,用户需求的激增加速市场持续扩容,越来越多玩家入局。目前,中国儿童零食市场的竞争格局相对分散,这其中主要有几类:
1.大型老牌零食企业,如雀巢、亿滋等国际CPG公司;旺旺、上好佳、大白兔等零食行业的老牌选手。
2.互联网综合类零食品牌细分化发展,如休闲零食电商三巨头均已纷纷布局自身的儿童零食子品牌,良品铺子旗下的“良品小食仙”、三只松鼠的“小鹿蓝蓝”、百草味的“童安安小朋友”等。
3.母婴品牌跨品类延展,从婴幼儿辅食拓展至儿童零食品类,如英氏、贝因美等。
4.新兴儿童零食创业/创新品牌,以GOODGOUT(健合集团旗下的有机婴幼儿辅食与儿童零食品牌)、宝宝馋了、秋田满满、窝小芽、满分牛牛等为代表。
5.IP驱动型儿童零食企业,如小猪佩奇、迪士尼等也通过授权、自营等形式布局儿童零食。
6.垂直领域食品企业,如乳制品、肉制品、深海鱼等垂直领域的品牌也针对儿童人群推出子品牌,如双汇的“智趣多”、渔太平的“渔可爱”、新希望的“象爸星球”等;如专注奶酪业务的妙可蓝多的明星爆款“奶酪棒”。
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正在不间断的发力儿童零食领域。虽然众多玩家的入局使得市场不断在扩容,但这并不意味国内的零食市场已经成熟,由于入局企业的水平参差不齐,则暴露的问题逐渐增加,而零食品牌或单品仍显逊色。
三.国内儿童零食消费洞察
1.儿童零食需满足孩子的多重需求:好看、好吃、也要好玩
处于起步阶段的儿童零食产业,往往某个产品销售好,市场上立刻会出现无数个品牌的产品,加之代工厂集中、研发能力不足,这就导致同质化问题突出。
比如在社交平台上多款儿童零食产品的评论区,就有很多家长为儿童零食究竟适合多大的宝宝而感到困惑。“目前市面上可选择的儿童零食太多了,但却不知道具体哪款产品适合多大的孩子”。
儿童在不同阶段生理、心理的成长发育都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多元零食除了满足味蕾需要,还得匹配不同年龄阶段需求。比如入托期的小童已经有了自己的社交,零食不仅要美味营养,趣味性自然也受到孩子们和家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