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今年以来,各种乳制品行业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国人的选择,也愈发的多了起来。
因为牛奶中的确含有很多人体所需要的元素,青少年和中老年都需要牛奶来补充身体。提起乳制品行业,大家首先会想到蒙牛和伊利。然而,在此前还有很多企业与之一较高低,只不过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国企员工,跟随大潮下海
年出生于湖南临湘的李途纯,可以说非常幸运,在他二十岁的那年,接了父亲的班成为国企工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企的工人社会地位都非常高。大家都挤破头往里进,而且是否为工人也一度成为择偶的标准。
那些年里,虽然吃喝不愁,但是上班就能望见下班的日子,实在令年轻的李途纯困苦不堪。他不想一辈子就这样过去,干到退休然后每天在街头巷尾坐着晒太阳,下棋。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悄然而至,国企工人李途纯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起初的时候,他不愿意放弃这份铁饭碗的工作,所以一直处于观望的状态。但是后来身边的同事接二连三的辞职,使他愈发蠢蠢欲动。而立之年的李途纯与自己做了充分的思想斗争,他想过再穷不过讨饭,再累不过拾破烂。
抱着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李途纯向厂里的领导递交了辞呈。因为李途纯能说会道而且脑子也很活泛,所以被一位做粮油的老板看中。他在粮油公司担任销售,每个月都在全国各地奔波。工资为元,在当时可以算作小中产阶级。
但是李途纯出来创业,并不是为了一个月。如果当时老板能给他开到到的月薪,也许就没有后来的太子奶了。做了三年以后,李途纯的手里有了些积蓄。他又大胆地从银行里贷款十万元,做起了生意。
(二)、苦心人,天不负;靠乳制品一炮打响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李途纯在当时做的那些都是小打小闹,有的赔钱,有的赚钱。但是他一直都没有找到,真正能长远发展的产业。当时的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很新鲜的事物,都是从那里走向全国各地。
李途纯多次去深圳考察项目,然而该考察的并没有吸引他,反而是一种名为活菌的乳制品得到了他的青睐。当时很多国内外的企业领导,都对这个产品爱不释手。说干就干,手中有些闲钱的李途纯在年于湖南株洲创办了太子牛奶厂。
因为在国内的很多地方,都对牛奶产品闻所未闻,而李途纯就刚好可以利用这个市场空白大展身手。太子奶刚一问世,便供不应求。次年,李途纯就扩建了生产线。同时,他觉得自己的产品名声还不够响亮。
于是在年拿出了万元夺得央视标王,从此以后太子奶可以说是人尽皆知。大家对于李途纯的这一举动都感觉十分诧异,但是干大事者往往都不是瞻前顾后之人。事实也证明,李途纯的这一做法非常正确。
投入广告的当年,太子奶就拿下了8亿元的订单。李途纯胆大心细,他双管齐下一方面为太子奶打广告,另一方面在线下广开渠道。当时李途纯还制定了零风险的经营策略,这个零风险指的是他的经销商零风险。
他告诉经销商们,如果觉得太子奶不行可以随时解除关系而且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同时如果产品超出了质保期还没有卖掉,可以免费到公司换货。如此一来,太子奶一发不可收拾。年以后的那十年,是太子奶的*金阶段。
太子奶巅峰时期,当年的销售额突破了20亿大关,而且占据了百分之七十的市场份额。李途纯也被称为饮料之王。当然,虽是如此也一直没有超过蒙牛和伊利。但是李途纯不是那种服输之人,他曾经多次向蒙牛伊利宣战,并且发誓要在三年之内把它们甩在身后。
而且太子奶主要做的是乳酸菌,而当时的伊利目标是纯牛奶,两者虽然存在竞争,但也不是那么的激烈。况且,伊利的起步要早于太子奶。但是李途纯能够有如此雄心,可见他也是一个狂人。
(三)、大厦崩塌,曾经的辉煌成了昨日*花
在奥运会的前几年,各种乳制品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李途纯也始终没有忘记当年超越蒙牛和伊利的豪言壮语,但是销量有所下滑,他又急于求成,所以只得从外部引进资本。在年的时候,李途纯和摩根士丹利以及高盛等国际风投公司签订了一系列的对*协议。
当时的李途纯也是信心满满,认为这是自己翻盘的机会,是距离梦想最近的一次。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太子奶的业绩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对*协议中的目标。而且,年太子奶的资金链断裂。所以,在年的时候李途纯失去了对太子奶的控制。
毕竟是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李途纯对太子奶很有感情。他也一直想着重新夺回控制权,但是这又令李途纯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他因此背负上了21亿元的债务。在他的经营下,太子奶也没有起死回生。
最终,李途纯在十年前被采取了强制措施。此后,法院又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将李途纯和他的儿子等四人批准逮捕。不久后,李途纯出狱,又实名举报有人恶意做局,最后也不了了之。
“屋漏偏逢连夜雨”,李途纯入狱期间弟弟和妹妹也出现了意外,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两人一个瘫痪,一个偏瘫。与此同时,最疼爱他的舅舅也因为受不了这种打击而自杀,离开了人世。李途纯,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就这样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