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千年动荡欧洲的黑暗时代 [复制链接]

1#

所评图书:

书名:《欧洲史.帝国时代:约-》

作者:(英)诺曼·戴维斯

译者:刘北成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年11月

公元2-5世纪,被称为“蛮族”的匈人部族,从亚洲逐渐转至欧洲,极大地撕裂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迫使原先发挥守卫作用的前“蛮族”哥特人也不得不后退。

一些历史学家坚持认为,匈人就是中国秦汉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当然,也有不少学者持相反态度。但无论如何,匈人进入欧洲,其实就是几个世纪以后蒙古西侵的小规模预演:一样的快速突袭,一样的狂暴冲击,让习惯于缓慢作战的欧洲贵族大惊失色。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皇家历史学会会员、伦敦大学学院荣休教授、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荣誉教授诺曼·戴维斯在《欧洲史.帝国时代:约-》书中所谈到的,不同时代的“蛮族”入侵欧洲,带来的结果是欧洲拥有最复杂的人种谱系。匈人、马扎尔人、切列米斯人、莫尔多瓦人、帕米尔人、沃古尔人、奥斯加克人、伊利里亚人、达契亚人、色雷斯人、乌拉尔-芬兰语族人群,西班牙的原始伊比利亚人群,还有与北极驯鹿一起活动的拉普兰人,以及高加索地区的许多人种,等等,这些都是印欧人以外而进入欧洲而融合的部族。

在匈人之前,斯基泰人也曾在2世纪纵横于欧洲大陆。这些部族经由与更早在欧洲定居的民族、部族、族群融合,建立起了一些现代民族国家,但更多的是被融合进入了其他一些国家的所谓主流族群。

当然,印欧人与非印欧人的区别标志,其实除了进入欧洲的时间,就是语言区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哪怕是近代才建立起独立国家的美国,也确实与其原宗主国英国有了较为突出的区别。随着美国西班牙语族群人口的增长以及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这种差异今后还会越来越大。

从(西)罗马帝国衰落,再到大航海时代到来前,在多年的时间里,欧洲历史进程中充斥着相当程度的混乱。这其中就主要指的是民族的形成、分化、融合、谱系重定,等等。比如,罗马时期的日耳曼人是最大的一支“蛮族”,之后分化为三大族群:斯堪的纳维亚族群演变成了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冰岛人;西日耳曼族群以北海为中心,最终分化为荷兰人、英格兰人、苏格兰人、法国人;东日耳曼人则成为了施瓦本人、伦巴第人、汪达尔人、哥特人等。而斯拉夫人的分化史同样漫长,其重要分化恰好就发生在这多年时间里(-年)。

《欧洲史.帝国时代:约-》书中指出,目前历史学家以及考古学家也只能根据极其有限的考古资料,对照很可能很不准确的史料,来大致概括各个现代国家、民族对应的古代族群的迁徙、分化、融合等历史过程,并不足以指出所有问题的答案。比如,据考证,波罗的海地区的部分人群,比如维斯瓦河三角洲东部的普鲁士人、尼曼河谷地区的立陶宛人、西德维纳河流域的列托人所讲的语言,比梵语还要接近原始的印欧语,肯定是史前时期从东方的某一地点迁徙到波罗的海地区的,但具体何时何地却没有确切答案。

书中谈到,-年期间发生的多次“蛮族”入侵,多次粗暴地破坏了欧洲各地的*治秩序,造成各民族、族群在空间上的频繁调整(这也加大了后人的考证研究难度)——如前所述,民族是文化概念,主要体现为文化认同,所以这多年里的民族演变,发展到后来,欧洲各民族的血统、基因概念其实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欧洲史.帝国时代:约-》讲述的欧洲千年史,从“蛮族”入侵打破欧洲秩序,而新秩序则因为战乱频繁而长期未得到有效维系,使得数百年里持续着剧烈的破坏。这如同中国魏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一样,尽管君王、贵族、将领因而有机会建立起璀璨的征战功业,但平民可谓毫无生存尊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直持续到中世纪中期,随着教会秩序的强化,再加上强有力的王国开始在领主、“蛮族”、“异教徒”并立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虽然战争仍然经常爆发,统治者也根本谈不上体恤民意,却客观上降低了混乱周期和频率。

郑渝川hiecy

码字不易,喜欢就赞赏下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