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伊利农夫双汇118家食企财报里的门道 [复制链接]

1#

目前,家A股、港股、新三板主流上市食企年半年报基本披露完毕,对此,我们整理了家企业上半年的营收和净利情况,并进行归类,分为饮品、乳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以及调味品5大品类,针对每一品类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解析变化,以便从中窥探出前六个月时间里,食品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各大细分品类出现的新变化。

01

乳品板块:延续高增长态势,新赛道竞争加剧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大图)

乳业股整体上半年业绩延续了去年年底的高增长态势,31家上市乳企上半年实现总营收.68亿元,实现净利.74亿元,两项指标均位列5大品类之首。尤其是乳业龙头伊利股份,年上半年实现营收亿元,同比增长约18.9%,实现净利53.2亿元,同比增长41.6%,这一增速也是近十年的新高,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均在家上市食企中排在首位。而半年营收超百亿的乳企也达到了4家,分别为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以及中国飞鹤。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增长模式的变化,乳企间的竞争逐渐转向更具成长性的创新和细分品类领域,因此低温鲜奶和奶酪等新赛道的竞争加剧。整体来看,伊利更侧重于奶粉业务,蒙牛更侧重于奶酪业务,但双方都非常重视低温鲜奶业务。

从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疫情刺激,各乳企低温鲜奶业务收入快速增长,随着伊利、蒙牛等乳企快速入场,国内低温鲜奶市场竞争迅速进入白热化阶段。上半年,两大乳企的低温鲜奶业务均快速增长,蒙牛的收入同比增长超过%,市场份额提高到13.1%。同期伊利市场份额提升了5.7%,金典、伊利等低温鲜奶产品收入增速超%。目前,两者已基本完成上游奶源的布局,品牌和供应链优势也将愈发明显,无疑这将在市场和产品策略上对原本以低温产品为主的区域乳企进一步保持紧逼,为其业绩增长带来巨大压力。

02

饮品板块:龙头增长“稳”,独角兽多受“困”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大图)

年上半年,饮料行业整体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22家饮料上市公司共实现总营收.8亿元,实现总利润.42亿元。其中,半年营收超百亿的企业有4家,营收超50亿的有2家,以上6家企业上半年营收合计.22亿,约占所统计上市公司总营收的78.12%,整体规模较大。

表中,超过80%企业同比去年都取得了业绩的正向增长,看上去形势一片大好。但对比年同期数据就会发现,同样是增长,却有本质性区别。康师傅、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等营收规模排前五的龙头企业实现了业绩的高质量增长,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而像香飘飘、天地壹号等独角兽企业则属于恢复性增长,更多受益于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仍需努力。

从上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除东鹏饮料、李子园的业绩仍处于上升期外,大多独角兽企业目前都受困于单一产品增长乏力,且依赖程度较高,这也是不少实施大单品销售拓展策略的企业,经常会相伴产生的一个副作用。从中短期看,大单品销售策略有助于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快速拓展新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从长期看,如消费者偏好、市场竞争环境等市场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又会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销售渠道和饮用场景的单一性,也对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出了考验。

03

方便食品板块:增速回落显著,商超渠道销售萎缩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大图)

受疫情影响,年方便速食品类销量大幅增长,尤其是方便面从匍匐于低增长通道一跃成了销量逆势上扬,自热火锅、自热米饭等新兴产品也备受市场青睐,成为增长新引擎,市场对速冻食品的需求也实现了激增。但随着疫情防控的好转,室外消费场景的增加,方便食品在年上半年增速明显回落,在统计的23家上市企业中,有8家营收下滑,有9家净利下滑,其中惠发食品净利跌幅高达.09%。

去年宅家时期,方便面成为刚需。但进入后疫情时代,多元化的自热方便速食产品开始发力,凭借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销量持续走高。颐海国际方便速食板块上半年再度迎来强劲增幅,营收已达7.49亿元。统一旗下自热品牌开小灶持续受到市场肯定,年上半年收益也呈现双位数高速增长。

年上半年,5家方便速冻食品上市公司中除安井食品、巴比食品外,三全食品、海欣食品、惠发食品业绩均出现下滑。年半年报显示,三全食品上半年营收为36.39亿元,同比减少2.44%;净利润2.78亿元,同比减少38.55%。海欣食品营收6.89亿元,同比增长3.11%;净利润-0.24亿元,同比下降.4%。惠发食品营收7.32亿元,同比增长53.42%;净利润为-0.66亿元,同比减少.09%。即便是业绩增长的安井食品,其净利增幅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24%。

对于业绩下降,惠发食品主要归因于股权激励费用摊销、支付的职工薪酬大幅增加所致。三全食品则归于营业收入和费用核算口径发生变化。而在半年报中,安井食品、海欣食品均提到了去年商超渠道基数过高,部分受疫情催化和促进的终端消费需求在今年有所回落。对于上半年多家速冻食品企业业绩下滑的现象,其实抛开年数据,与年相比,今年速冻米面市场整体处于相对平稳状态。

04

调味品板块:半数企业增收不增利,复合调味品成明星赛道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大图)

年上半年,20家调味品上市企业营收总计.79亿元,净利总计76.72亿元,且20家企业全部实现盈利,与去年同期相比,17家企业营收呈现正向增长,半数企业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其中,海天味业、中粮糖业以及梅花生物3家企业上半年营收均超过百亿,而阜丰集团上半年的营收也达到了95亿,突破百亿指日可待。

值得一提的是,海天味业上半年实现营收.32亿元,净利润33.53亿元,两项指标都牢牢占据品类“第一”宝座。在半数调味品企业面临增收不增利的窘状之时,海天味业的双增业绩,无疑为行业发展带来一剂“强心针”。

此外,随着“懒宅经济”崛起,满足了餐饮端连锁化和家庭端便捷需求的复合调味品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目前市场规模约达亿元,未来还将继续释放千亿级增量空间。上半年,颐海国际火锅调味料营收15.09亿元,同比增长24.2%,中式复合调味料营收3.22亿元,同比增长7.5%;天味食品火锅调料营收4.34亿元,同比增长14.02%,中式菜品调料营收5.28亿元,同比增长7.79%。众多势力纷纷涌入复合调味品赛道,其中不乏海天、厨邦、李锦记、千禾等基础调味品巨头,纷纷布局火锅底料、中式复合调味料等热门品类。

05

休闲食品板块:零食巨头恢复元气,肉食市场正上演新比拼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大图)

由上表统计可得,25家上市休闲食品企业中,上半年实现营收增长的企业有21家,正向增长率为84%,整体发展趋势向好。其中,三只松鼠上半年以超50亿元的营收位列第一,且净利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此外,同类型企业良品铺子、来伊份等今年上半年也都扭转了品牌“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开始走向相对健康化的发展状态。但盐津铺子、甘源食品、桃李面包又相继陷入这一怪圈,对此,甘源食品和盐津铺子均提到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此外,新兴零售渠道的冲击也成为重要原因。

今年上半年“卤味三巨头”排名再次生变,绝味食品依旧占据前列;周黑鸭快速追上;煌上煌在去年反超周黑鸭后,目前又被周黑鸭反超,同时还出现了净利的下滑。虽然前几年业绩一直在下滑,但经过调整的周黑鸭目前正在快速追赶。今年上半年,周黑鸭推出了“去骨鸭掌”、“虎皮凤爪”、“香辣虾球”等16款新品贡献营收2.5亿元,市场表现可谓亮眼。

当前休闲肉食市场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