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导读
*以启迪、势以识途、道以明向、术以立策、器以成事。
细品五字诀,会给身处风口浪尖的贵州茅台,带来哪些思考?
作者:须弥
编辑:郝科科
风品:蓝海张木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贵州茅台绿了!
这不是玩笑!
年2月18日,牛年首个交易日,贵州茅台股价报收.00元,跌幅5%,市值.65亿元,一天蒸发.06亿元。2月19日,下跌0.45%。2月22日,大跌6.99%,收于.02元,市值亿元。
A股之王连续飘绿,寒风刺骨,自然惊鸿无数。
遥想春节前,多家券商机构上调茅台目标价。
其中,国泰君安将目标价由之前的元/股上调至元/股,中金公司从年10月的元/股上调至元/股。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品牌和渠道持续进化下,茅台核心壁垒不断加厚。短期看,非标产品望率先催化增长提速,维护普飞价稳夯实潜在提价可能,1-2年维度期待更多增长势能释放。更长维度看,公司量价稳增基础扎实,具备长维度业绩增长的高确定性。
并非夸言。回顾整个年,相比一瓶难求,茅台股价也如日中天。年3月至今,从最低元/股一路奔至最高元/股,不到一年暴涨超%,3万亿市值可谓笑傲A股江湖。如此黑白马兼具的王者之姿,难怪有网友惊呼,恐怕弗利萨看了都直呼内行。
然节前诸多利好,何以节后变脸?
“入围白酒院士”、“终止8.2亿捐款”、“茅台酒纸箱被炒”“少女采曲吐槽”......
不得不说,贵州茅台近期确实够忙,争议话题一波接一波,热的发烫。
但仅因于此吗?
严格意义上讲,从未茅台的时代,只有时代的茅台。透过耀眼*,贵州茅台也只是一家企业。是企业,就必然面对风雨彩虹、起起伏伏,而自身实力是定盘星。
器、术、道、势、*五维度由表及里,或一目了然。
01
机构减持症结在业绩?
LAOCAI
以器载道,先看基本面表现。
年12月31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业绩预告,预计年度营收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左右;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左右。
行业视角看,这份成绩单算得亮眼。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表示: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36万千升,同比下降10.26%。规模以上企业家,亏损企业家,亏损面16.35%,累计亏损13.81亿元,增长64%。
马太效应下,龙头贵州茅台本应更具稀缺性及投资价值。然细品,画面并没那么美。
自身对比,年前三季度贵州茅台营收、净利增速分别为16.64%和21.98%,年增速分别减少6.33%和11.37%。
环比看,年前三季度也逐季放缓,分别为12.76%、9.55%和8.46%。
尤其第三季度,本是消费旺季,增速却最差不是好兆头。而从年度营利10%的增速预告看,同样旺季的第四季度,也未实现业绩的显著拉升。
竞品对比,虽增速跑赢了行业,却拖了一线阵营后腿。
以“老二”五粮液为例,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受益于核心产品销售增长,预计营收亿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增长14%左右;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增长14%左右。增速明显高过茅台一筹。
市值第三的泸州老窖更猛,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70亿元-60.35亿元,同比增长约20%-30%。
一般而言,马太效应越强烈,行业龙头的头部价值越凸显,从而与后来者拉开更大差距(参照伊利与蒙牛、王老吉与加多宝等),为何贵州茅台却显出边际效应呢?
机构反应最为敏感。
全球最大的中国股票基金——瑞银(卢森堡)股票基金—中国机遇基金数据显示,截至年1月底,贵州茅台为其第五大重仓股,基金持有市值8.16亿美元。与年底相比,减少3.66%。
同样减持的,还有美国资管巨头资本集团旗下的美洲基金——欧洲亚太成长基金。年1月18日,该基金持有贵州茅台.17万股,较三季度末的.18万股减少45万股。截至年底,欧洲亚太成长基金持有茅台市值21.89亿美元,折合.95亿元人民币,是目前全球持有贵州茅台股份数最多的基金。
陆股通方面,1月上旬以来,其也不断减持茅台,截至2月19日,陆股通持有茅台股份占流通股比例7.95%,连续三交易日低于8%。而上一次低于8%,还要追溯到年3月30日。
众所周知,贵为A股大白马,贵州茅台一向被称“机构抱团股”。何以有上述减持?
02
渠道转型阵痛唱好价格经
LAOCAI
更深层看,或与“术”变不无关系。
回顾茅台的王者炼成记,业绩股价齐飞,除了独特酱香,经销模式也功不可没。
从8年的“经销商+专卖店”市场化营销体系;到年开启“*金十年”,团购、大区制建立;再到年直营体系、年深度调整期放开代理权;年大幅降低代理权门槛,涉水电商;年茅台云商平台与经销商深度融合;年经销商模式达到峰值......
难怪有人说:或许茅台的口感不是最好,但绝对是销售王者。
奈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时间调回年,彼时,茅台经销商数量达到峰值,占据主导地位,但也似最后荣光。
年5月,原董事长袁仁国被立案调查,多位高管亦随之前后下马,梳理原因经销模式带来的乱象危害不可不察。
年5月10日,李保芳担任贵州茅台董事长。由此经销商体系开始大整顿,大量经销商被裁撤。
需要肯定的是,从长期看上述调整解决贪腐隐患,也遏制了茅台暴利、价值泡沫,于自身、与行业可谓莫大好事。
年,贵州茅台加大力度去除中间环节,践行“酒喝不炒”:三季报显示,按销售渠道划分,贵州茅台前三季度直销营收84.33亿元,批发营收.1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12.65%、87.35%。分季度来看,三个季度的直营收入分别为19.38亿元、32.15亿元、32.8亿元,呈稳步上升趋势。前三季营收增长60.66亿元,直销增长53.3亿元,占比87.87%。
显然,直销渠道已成茅台发展新动力。而此消彼长,截止第三季度末,贵州茅台经销商数量家,年初至报告期末增加14家,减少数量家。对比年上半年的家,数量已减少约38%。
渠道变革卓然有效,应给茅台点个大赞。
但如此大规模调整,带来的阵痛也不可避免。比如经销商减少业直接导致预付款减少。年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其现金流为.11亿元,同比减少8.07%;预收款.59亿元,同比大跌23.25%。
这也是上文业绩增速不利的重要考量。
当然,为使渠道体系更加健康,短期阵痛代价无可厚非。
问题在于,削减大量经销商后,贵州茅台的渠道更加健康了吗?
未必!
春节前夕,河南郑州一瓶建议零售价元的飞天茅台酒卖到元以上,仍一酒难求。
年2月5日,郑州市场监管局召开行*约谈会,对全市13家茅台酒经销商、24家专营店和便利店公司的企业负责人现场约谈。要求各商家严格按照元建议零售价应售尽售飞天茅台酒。
2月6日,据映像新闻报道,郑州多家烟酒专卖店内飞天茅台仍处“缺货”状态。商家不是“年前缺货”就是“需要预约”。业内人士透露:账外账、大客户、*牛,这些*策根本没办法去查证,消费者也没办法知道经销商是否利用这些手段保留库存,反正对外称没货,私下里可高价销售给可靠渠道,再分销。
显然,贵州茅台的渠道建设仍任重道远。在削减经销商的同时,如何有效加强对剩余经销商的系统管理,根除价格炒作、暗箱渠道操作、治标且治本仍是一道核心考题。
玩味的是,贵州茅台的一些管理举动,似乎还加剧了市场炒作风。
年1月,茅台发布渠道新规:每月将%的飞天茅台按照元/瓶的价格拆箱售卖,厂家会不定期到店里检查拆箱售卖的情况及箱子数量,如发现箱子数量没达标,酒厂就会对经销商做出相应处罚。
诚然,此举初衷意在打击市场炒作,然实操却衍生了新乱象,据媒体报道,一个茅台酒纸箱竟被炒到了元。
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现在茅台在做自营渠道,做开箱销售,其自营渠道的供货价格元,对经销商供货价格多元,增加自营渠道的销售准确来讲是‘变相提升出厂价。且这种去包装开包装销售,侵犯了消费者购买整箱飞天茅台的权益。拆箱销售对商务送礼、*牛、囤货以及收藏爱好者都是一种打击。”
肖竹青认为:酱香酒是以行业7%的产能,取得了行业42%的利润,所以酱香对其他香型的挤压特别严重。加上‘变相提升出厂价抢占市场份额,对其他名优白酒会有更直接的挤压。
如何好心办好事,不搞一刀切,真正唱好价格经?贵州茅台的渠道变革之术仍有不短的路要走。
03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杀伤力之思
LAOCAI
以道统术,以术得道。
作为强C端企业,渠道建设直接关乎品牌形象。而贵为A股之王、国货之光,贵州茅台的消费投资光环,离不开品牌之基。
就节后股价下跌的前一天,2月17日,贵州茅台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