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北约战机击落的南联盟米格-29战斗机残骸
年,南斯拉夫空*向苏联购买了14架米格-29B单座战斗机以及2架米格-29UB双座战斗/教练机。在年,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时,这批飞机是南联盟唯一与北约没有代差的战斗机部队。由于北约在电子战能力、C4ISR水平、整个空*作战体系、甚至作战飞机数量上都占压倒优势,南联盟的这点儿米格机无法改变战争的结果。不过,尽管明知打不过,南联盟的这些战斗机在战争中仍然主动出击,与北约空*战机进行了数场空战。
尼斯机场驻扎的米格-29B
第一战:没看清楚敌人就被击落
年3月24日晚,北约战机开始大规模进入南联盟上空,科索沃战争正式爆发。当天,南联盟空*飞行员IljoArizanov驾驶的米格-29B在晚上七点钟起飞,朝向入侵南联的北约机群。他起飞的机场是南联中南部的尼斯机场,而不是驻扎的巴塔伊尼察机场,因为尼斯机场比后者更接近前线,而米格-29是出了名的短腿,靠近空战前线能尽量增大飞机的留空时间。
IljoArizanov起飞不久,机载雷达就发现了北约机群,该批战机是由美*的F-16C以及F-15C组成。然而,IljoArizanov不知道的是,这批战斗机掩护的是一群F-以及B-2隐身轰炸机,在更远的地方,还有E-3“望楼”预警机监控整个战场。
IljoArizanov用雷达锁定了最先看到的目标并发射了一枚导弹,但什么都没打中。不久,IljoArizanov的机尾就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应该是该空域中游弋的其他北约战斗机,在预警机的指引下对米格-29发动了超视距攻击。在从后视镜看到机尾窜出的猛烈火焰后,IljoArizanov就放弃挣扎的希望而弹射逃生。
第二架也被击中
从尼斯机场起飞的第二架米格-29在IljoArizanov起飞不久后也上天了,并朝向同一个机群攻击。飞行员伊利奇没有发现美*的F-15C的接近,当雷达警报器响起时,已经是AIM-导弹末制导雷达开机,米格-29已经躲不掉了。巨大的爆炸之后,神奇的是,飞行员伊利奇发现米格-29还能控制,于是慢慢降低高度,最后在科索沃境内的普里什蒂娜机场迫降。
第二天,这架一具引擎被AIM-摧毁的米格-29B靠另一具引擎再度起飞,飞往黑山共和国避难。
荷兰空*的F-16AM战斗机
第三架被荷兰空*击落
同一天,南联盟空*少校飞行员尼科利奇驾驶的米格-29从第战机中队的驻地巴塔伊尼察机场起飞,不过起飞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他起飞后锁定第一架他看到的目标并攻击,火控显示导弹命中了目标,但实际上导弹被北约空*干扰了。他转而攻击第二个目标时,荷兰空*的F-16AM战斗机咬住了这架米格-29。尼科利奇闪躲掉了第一颗导弹,但却连续被第二、第三、第四颗导弹命中。尽管他的米格-29已经失去作战能力,座舱充满烟雾,但他还是继续控制了一会才跳伞逃生。
第四架被击落的米格机
晚上8点18分左右,PredragMilutinovic驾驶一架米格-29从巴塔伊尼察机场起飞。起飞不久,PredragMilutinovic发现本机的告警装置是坏的,无法得知是否被锁定,但考虑到前几架米格-29的命运,他觉得这故障已经不重要了。于是他决定瞄准最接近的目标,在被击落前尽可能击落敌机。在发射一枚近程空空导弹后,他尽可能地作最小的转弯,但仍然没有摆脱被导弹命中的命运。
但这架飞机的战果没有北约飞行员来“认领”,现在不确定是哪架北约战斗机发射的导弹将他击落的。
AIM-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有这样的说法:第三(俄标第四)代战斗可以分为两个档次:带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带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前者在与后者的空战中胜算不大。
作为前冷战的第一线对峙国,南联的地面防空部队以及空*飞行员的素质与训练都比伊拉克飞行员好得多。由这几次空战记录可以发现,最起码他们都懂得超视距空战中,『状况不对,先闪再说』的道理。不幸的是,南联这次的对手不是波湾战争中使用的麻雀导弹,而是AIM-。AIM-与麻雀导弹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发射后不需要战机持续加以导引。而且,AIM-的引擎冲量大,加速快、速度高,留给目标的反应时间很短,加上完善的空中情报体系,造成了开战第一天,南联盟4架战机全部被“秒”,甚至都没给米格-29进入视距内格斗的机会,米格-29之前最大的长处——优秀的视距内空中格斗能力也完全发挥不出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