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成功者如何进行目标管理?》
PhotobyMarcAonUnsplash
导语
不是有了目标才有工作,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工作。
关于目标,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位青年在抬石头修教堂。智者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一位青年说在搬石头,另外的青年则说在修教堂。50年后,说搬石头的人还在搬石头,说修教堂的已成了哲学家。据说,任正非把这个故事讲给华为市场部的人听,对他们说:我们现在每天都在“修教堂”,为什么?我们瞄准了一个发展大目标,做的事情是天天在“抬石头”,但是总目标是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所以我们每天都在“修教堂”,五十年后你们可能就修成了,大家都能成为哲学家、企业家,或成为一个很好的管理者和专家。大家想想,在公司里你的工作总目标是修教堂,而你的人生目标不是也在变化吗?很多时候,目标不同,结果就不同。华为要求员工了解公司的奋斗大目标,还要求员工以“企业发展大目标”来牵引日常工作,因为任正非相信,工作意义不同,工作的质量自然不同。“没有目标,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德鲁克大师于年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
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第一,目标管理强调的是客体,要求管理者要确定明确的目标,也就是说目标先行,更重视目标这个客体的因素。第二,在实现过程中,德鲁克更强调“参与决策”,也就是说,上级和下级首先要共同参与选择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谈目标转化。请注意,转化过程既是“自上而下”的,也是“自下而上”的。在个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第三,为了实现目标,德鲁克建议管理者规定时限,不鼓励不休止的努力和奋斗,更强调阶段性成果、反馈、激励和复盘。第四,德鲁克的目标管理还强调评价绩效,希望通过目标管理中的评价机制和绩效反馈,为团队创造一种激励的环境。以上,目标管理的4个特点可概括为:明确的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时限、评价绩效。目标管理前的件事:“完不成”与“意义何在”在进行目标管理之前,团队管理者必须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有些目标总是完不成?目标管理的意义到底在哪?《经理人的困境》一书的作者杰西·索斯特林认为,“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专注于目标,却没有考虑这么做的意义,导致难以坚持完成目标,或者目标完成后,发现成功后的感受与预期有所偏差。”基于此,杰西提出了3种提升意义感的目标制定方法:制定小目标而不是大目标、把意义和成就相连、向内找寻答案。第一,制定小目标,而不是大目标:小目标与日常经验的连接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