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哥导读:很多消费者认为干法工艺就是“大包粉”生产、奶基原料为液态乳的肯定是湿法工艺,干湿法复合工艺才是最好的工艺......,这些说法中存在哪些误区呢?对此,小编统计了所有通过注册的婴配粉品牌采用的工艺,进而真正了解奶粉工艺。微观看产品系列婴配粉工艺一览表(点开看大图)从上图看出,不同品牌的奶粉使用了不同的工艺。而原料是液态还是固态即是生鲜乳还是乳粉与工艺没有必然的关系,如:爱他美的奶基原料为脱脂牛乳,但采用了干法工艺;而惠氏启赋的奶基原料为脱脂乳粉,却采用了湿法工艺。对于真正的追求新鲜的宝妈来说,要看原料还要看工艺,原料为生鲜乳并采用湿法/干湿法复合工艺才有“鲜”可言。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干湿法复合工艺中的干法部分是为了保障热敏性营养素的有效性在工艺末端环节采用的,对于原料部分还是采用湿法部分。其次,宝妈们关心的奶粉中的黑色/焦褐色颗粒可能是在喷雾干燥过程中,乳糖和蛋白质发生了美拉德反应或局部超高温(℃)发生的焦糊化现象,相关国标规定焦糊成分不得高于12mg/kg,还有一种原因是奶粉中的铁剂,其化合物和络合物会呈现不同颜色,所以少量的黑色颗粒不代表奶粉有质量问题。那目前哪种工艺是主流呢?宏观看工艺43%的产品采用干湿法复合工艺关于工艺很多妈妈都出现过误解,比如我们前面讲到的湿法工艺是最好的工艺,但事实上呢?目前,一共有款婴幼儿配方奶粉通过了配方注册(包括1、2、3段,共个系列),而婴配粉采用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及干湿法复合工艺。下图可以看出工艺占比最多的为干湿法复合工艺,一共有个系列,占比43%;其次是干法工艺,有个系列,占比32%;最后是湿法工艺,有个系列,占比25%。工艺的发展和应用是动态变化的,目前干湿复合工艺占主流也是因为它结合了干法和湿法的优点。与工艺紧密相连的是奶基原料的选择,那么工艺和奶源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根据奶源地的不同,我们将这个系列分为国内奶源和国外奶源两个类别,分别统计了其中的生产工艺占比,可以看出,奶源来自国内的工艺系列数分别是:干湿法复合工艺>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奶源来自国外的工艺系列数分别是:干法工艺>干湿法复合工艺>湿法工艺。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奶源的奶粉干湿法复合工艺是主流,国外奶源的奶粉干法工艺是主流。国外的奶源地较宽广,牛羊可以自由自在的生长,但正是这种环境,奶粉的生产厂与奶源地相距较远,为了保障原奶的质量,可以先喷成粉,到了工厂后再用干法工艺生产;而国内一般情况是奶源地与工厂较近,为生鲜乳的短时运输和加工创造了条件。那湿法工艺、干法工艺以及干湿法复合工艺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根据《婴幼儿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版)》指出:
干法工艺流程
Dryprocess
原辅料→备料→进料→配料(预混)→投料→混合→包装干法工艺的工序更少,其优点是去掉了将乳清粉重溶再喷雾干燥的过程,节省了能耗,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加快了生产速度;同时防止了高温环境对热敏感性维生素(VB1、VB2、VC、叶酸、泛酸等)的破坏,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全价营养效能。[1]
湿法工艺流程
Wetprocess
原料乳→净乳→杀菌→冷藏→标准化配料→均质→杀菌→浓缩→喷雾干燥→流化床二次干燥→包装湿法工艺的工序相比干法更多,是将鲜牛(羊)奶加入营养成分直接喷雾干燥制成的,其优点是在液态状态下混合原料,充分保证各种营养的均衡。
干湿法复合工艺
Dryandw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