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球乳业进入中国时刻 [复制链接]

1#
怎样治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

蒋政

70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票证时代”被当成奢侈品的牛奶,如今早已成为了生活必需品。从凭“奶票”排队订奶,到APP上“一键订奶”,从一个几乎没有饮奶量和产奶量的国家,到中国乳企龙头伊利集团位居全球第八并直指五强千亿目标,中国乳业的发展让世界瞩目。

与此同时,全球化布局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乳企的常规动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国乳企尤其是作为乳企龙头的伊利,不断构建和完善“全球健康生态圈”,推进全球乳业进入“中国时刻”。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中国乳业已经成为全球不可忽略的增长极,自身发展以及海外布局都在深刻影响着全球乳品市场的发展。

“当下伊利提出‘全球健康生态圈’的倡议,积极协同全球合作伙伴,拓展行业蓝海。”伊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奢侈品”变身“必需品”

在伊利集团乳业博物馆,至今仍收藏着45年前的一张“月份付奶卡片”。那时,每次领取牛奶后,卡片上的对应日期都会盖上一块小小的红印,取奶记录和饮奶时光留在了这张卡片上,也鲜活珍藏在百姓的记忆中。

在呼和浩特市民陈继华的记忆里,关系着一家人的“福祉”的票证中,唯独牛奶票令她印象最为深刻。“那时的印象就是总吃不饱,几乎不可能喝上牛奶。”刚上初中那会儿,陈继华的身体特别不好,一个远房亲戚得知后特意给家里送来一张牛奶票。陈继华的哥哥从此多了一项任务——每天提着玻璃瓶子去供销站打牛奶。

陈继华还记得呼和浩特天寒地冻,哥哥从外面回来时膝盖和胳膊肘都摔破了,可是手里的牛奶瓶却安然无恙。“哥哥举着牛奶瓶,还冲我笑。每次回忆起这一幕,心里都不是滋味。”

《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年,全国只有4家乳品厂,12万头奶牛,年产奶量20万吨,平均每人每年0.4公斤。陈继华当年喝的牛奶来自伊利集团的前身——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它成立于年。

后来,牛奶开始逐渐普及。从“没见过、没地儿买”,到种类丰富、购买便利,牛奶进入寻常百姓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年,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家,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乳制品产量.1万吨,其中液体乳产量.6万吨,乳粉产量96.8万吨,婴幼儿配方乳粉产量约95万吨。

伊利年半年报显示,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1亿元,实现净利润近40亿元。伊利目前稳居全球乳业8强,并多年蝉联亚洲乳业第一。

记者梳理中国乳业发展历史发现,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受当时牛奶加工技术所限,牛奶再香甜,也难以打破“保质期短、运输半径窄”的局限,无法运到全国各地。

在快消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冯启看来,让牛奶走进千家万户,并开启了中国的“液态奶时代”,源自年的伊利。

年,伊利引入利乐液态奶生产线,极大地延长了液态奶的保质期;年,伊利大规模引进“利乐包”等国际主流技术,开创了中国的“液态奶时代”。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上世纪90年代,伊利虽然实现了一定的经济规模,也引进了很多高新技术,但这些技术的核心被卡在外国企业手里,生产线维护成本非常高。经过反复推敲,伊利终于掌握了维护甚至改进生产线的核心技术。伊利技术员还大胆创新,仅在一条生产线上的技术创新就接近20个。有了自主技术能力,国内的液态奶行业登上了新的台阶,全行业开始了高速发展。

“伊利液态奶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伊利其他产品品类(冷饮、奶粉)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整个中国乳业的发展,开启了中国的‘液态奶时代’,改变了中国人的饮奶习惯。”冯启认为。

伊利突破地域限制,开创了中国的液态奶时代,让“没见过、没地儿买”的牛奶随着车队从内蒙古到达了大江南北,打破了保质期短的局限、跨越“区域经济”屏障,奠定我国乳业迎来大发展“黄金时代”的基础。

“70年来,中国乳品产量实现连续跨越三个千万吨;年乳业标准化程度、规模化程度已经达到61.4%。”日前,在中国全球乳业(CGD)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邓兴照晒出了中国乳业发展的“成绩单”。

当下,走进任何一家超市,货架上一定都会摆满各式各样的乳制品。昔日“一票难求”的牛奶,早就成为了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

中国品质背后的“中国智造”

中国乳业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匮乏到丰富的过程。同时,中国乳制品的品质,同样经历着淬变。

年5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着重指出,加快推进奶业振兴,最终检验的结果要看消费者与市场是否认可,重中之重是质量安全是否得到根本保证。

“我国乳制品的生产设施设备,管理技术等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年,全国牛奶产量达万吨,人均乳制品消费量34.3公斤,乳制品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年乳制品整体抽检合格率为99.7%,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合格率达到99.9%。”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司长马纯良在日前的一次会议上公开表示。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市场产品极大丰富,消费者不再担心有无的问题,而是加强了对高品质产品的追求,特别是在中老年和儿童等群体,这迫使中国乳企不得不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乳业专家宋亮说。

近年来,多家乳企先后推出高端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多元化需求,如伊利推出金典、安慕希、甄稀、金领冠塞纳牧等高端产品。

记者了解到,在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伊利后,该公司正式全面启动“质量领先战略”,将食品安全工作延伸至全球产业链条上的所有合作伙伴,系统性构建全球质量管理体系;年,伊利提出建立“全产业链质量管理生态圈”的战略图景,通过利益共享机制,集结全产业之力为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致力于生产%安全、%健康的乳制品,将质量管理工作战略升级为‘质量领先战略’,保证食品安全事件零发生。”伊利方面表示。

事实上,中国品质背后是“中国智造”在支撑。一直以来,伊利将“伊利即品质”作为企业信条,以“国际化”与“创新”为驱动,持续提供高品质产品与服务,向“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愿景迈进。

伊利方面告诉记者,该公司整合海内外研发资源,从全球视角布设一张涵盖全球领先研发机构的全球创新网络,在年搭建实时洞察消费者需求的大数据雷达平台,经过几年的创新研发,平台覆盖数据源达到多个,不断积累的消费者数据超过8.4亿条,有效数据量级达到全网声量的95%。伊利的畅轻酸奶,便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女性选酸奶时既要营养美味又要保持身材这一潜在需求后开发出来的。年,伊利研发费用达到4.6亿元,远超同行业其他企业。这种对创新长期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