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殊时期的两会刚刚闭幕,给市场带来了不少兴奋的话题,也奠定了今年的基调,为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道理来说,像这样敏感的时刻,很少有单个企业来蹭热点,做营销。不过今年就有一个大厂毫不畏惧的蹭了这个热点,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伊利。
缘起:伊利代表提案“一生饮奶计划”
事情的起源,在一份两会代表的提案。5月17日,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对新闻媒体澎湃新闻表示,今年两会她将提交《将“一生饮奶计划”纳入国家重要战略,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的建议》。她建议国家和企业应一同发力,采取政策先行,宣传培养齐下,引导鼓励并重的方式,通过重视饮奶宣传、培养饮奶习惯、鼓励乳企发展、推动标准建设等举措,实施贯穿我国人民全生命周期的“一生饮奶计划”,让乳品的高品质营养成为全民健康的基石。
这本来是一个很不错的提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年的时候就建议,每人每天“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g”。过去了三十多年,这一标准还远没有达到。按照李代表给的数据,我国人均饮奶量超过36公斤,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不到亚洲人均水平的1/2。所以她建议,为了全民的身体素质,建议将“一生饮奶计划”纳入国家重要战略,实现国家学生饮用奶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覆盖。
虽然有些夹带“私货”但是李代表的这份提议的确是好的。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北上广深等一线地区人们的牛奶摄入可能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是很多地方的的确还存在青少年营养不均衡的问题。牛奶作为一种常见而且方便的食品,如果能够普惠全国青少年,对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无疑是有益的。
不过李代表关于支持行业发展的建议则引起了网络的讨论。特别是她建议“将婴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清单移除”更是引发了“伊利吃相难看”的讨论。
引爆:网友热评“伊利吃相难看”
5月21日,媒体对李翠枝代表更多提案内容进行了报道。其中,她建议“将跨境电商税率与一般贸易税率等同,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清单中剔除。”引起了网络的热烈讨论。从媒体报道来看,李代表提出了几点建议:
从国家层面加大宣传普及,对不时出现的“国产乳制品有害”“奶源污染”“摄入乳制品可能致癌”“医嘱限制食用奶制品”等谣言进行管控。建议对乳制品企业税收减免,将蛋白质含量达到纯奶标准的调制乳也纳入增值税9%低税率和企业所得税免税的范围;明确饲草料企业所得税政策,促进优质饲草料生产;对跨境电商的增值税,或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商品清单中剔除;对乳制品企业和奶牛养殖企业融资给予一定贴息扶持。对特殊人群提供饮奶补贴,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全覆盖,对贫困地区学校加大扶持力度,针对孕妇、中老年等人群建议给予政策性补贴,鼓励乳制品企业针对乳糖不耐人群生产无乳糖牛奶等。这三条建议,看起来都是为了营造更好的行业发展环境。但是部分网友却认为其相关提案阻碍了人们选择产品的自由,特别是提议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中剔除,是“打不过你我就不让你出现”的表现。认为其公器私用,伊利“吃相难看”。
不过也有网友回应,认为“跨境电商奶粉不接受严格的配方注册、海关入境检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月度抽检,不但存在产品质量风险,而且有损中国配方奶粉市场的公平机制”。一时烽烟四起,网友们通过键盘“参政”,对议案“用脚投票”。
延续:媒体讨论深化,伊利出面表态
随着相关事态的发展,网友的热烈讨论引起了媒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