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乳业两超多强格局已形成,提升竞争力,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红周刊

李洪力

消费需求疲弱,上半年多数上市乳企营收同比下滑,甚至部分企业出现业绩预亏,只有少数企业取得增长。经营压力加大下,多家中小乳企加快了上市节奏,借希望通过IPO上市融资方式解决企业目前所面临的经营困境。

近日,麦趣尔、庄园牧场、均瑶健康、贝因美、皇氏集团等多家乳企相继发布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红周刊》统计发现,就目前披露的数据看,今年上半年,多数上市乳企营收同比下滑,甚至部分企业出现业绩预亏,只有少数企业取得增长。与业绩相对应的是,年初至今,多数乳企公司的股价呈现出下滑趋势。

尽管上市乳企业绩增速放缓、股价低迷,但年依然有超过10家乳企在蒙牛、伊利两大巨头眼皮底下向资本市场发起了冲击。7月5日,网红乳企认养一头牛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认养一头牛”)预先披露招股书,拟在沪市主板挂牌上市。同月,四闯IPO的四川菊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菊乐股份”)也再次提交招股书。此外,包括君乐宝、宜品、温氏乳业等在内的乳企也相继启动IPO方案。

多名业内人士对《红周刊》表示,上半年乳企业绩不振主要受原料涨价成本增加、消费疲软、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投资者对乳业板块投资热情不高。至于地方乳企扎堆IPO这一情况,也是因竞争环境的加剧让中小乳企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若能成功上市融资,不仅能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且也能提升公司抵御风险能力,当然,也不排除存在某些企业管理层有通过上市来套现离场的想法。

乳企半年报业绩陆续出炉

上半年,在疫情持续、人口出生率下跌,以及市场竞争激烈、消费不振的大背景下,很多上市乳企并未收获理想的业绩。据《红周刊》统计,目前A股、港股已披露正式半年报或提前发布业绩预告的12家上市乳企中,有两家公司由盈转亏,5家A股公司及3家港股公司出现净利下滑,仅有2家公司实现了业绩增长。

先从2家业绩由盈转亏的企业来看,因检出“丙二醇”而深陷舆论旋涡的网红奶企麦趣尔上半年出现了亏损。根据其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30亿元~1.9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万元~万元。值得一提的是,《红周刊》统计发现,年~年,麦趣尔合计实现利润才1.25亿元,这意味着仅今年上半年就将其前10年辛苦挣的净利全部亏损殆尽。

麦趣尔将此次亏损的原因解释为受丙二醇事件的影响。公告称,公司已停止纯牛奶生产,并下架、封存、召回纯牛奶产品。

一鸣食品凭借“乳品+烘焙”的模式在浙江、江苏等地的连锁店遍地开花,但这家被誉为“鲜奶吧之王”也难逃亏损的命运。其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

一鸣食品将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解释为,上半年直营门店数量同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但受到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疫情影响,公司所在经营地区门店客流下降明显,交通枢纽门店和学校类型门店客流严重下降,致使产品销售情况受到较大不利影响,公司直营门店亏损增加明显。

再从净利下滑的企业来看,佳禾食品、均瑶健康、庄园牧场、三元股份、阳光乳业等5家A股上市公司净利均出现了下滑。其中,庄园牧场净利润预计约万元~万元,比上年同期大降64.99%~51.87%;均瑶健康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在.27万元~.09万元之间,同比下滑61.01%~64.73%;三元股份预计净利润为万元~万元,同比减少31.54%~39.77%;阳光乳业预计年1~6月归属净利润盈利万元~万元,同比上年变动-10.46%~1.14%。

此外,港股上市的澳优、优然牧业等公司业绩也难言乐观。譬如,澳优公告显示,上半年澳优收入约为33.5亿元~35亿元,同比减少18.0%~21.6%,净利润约为万元~1.6亿元,同比减少73.1%~84.0%;优然牧业预计中期纯利约1.亿元~2.亿元,同比减少75%~82%……

对于乳企今年上半年业绩普遍下滑情况,某券商分析师对《红周刊》表示,一是牧草价格上涨,成本端上行;二是需求端消费疲软,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没有显著上涨,导致消费低迷,打折促销的力度明显高于去年,导致毛利率降低;三是,市场竞争加剧,同质化问题严重,导致产品销量下滑。

“在各方资本继续投入和加持下,行业供给继续增加,供给平衡被打破,供给过剩,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财经评论员王赤坤对《红周刊》表示,乳业的行业红利期已过,躺赢时代不复存在,市场占有率不再是共同增长而是此消彼长,企业只能挖空心思拼运营,与友商拼价格、拼投资、拼创新、拼投入,诸如总总,造成了整体成本的上升。

消费下行致股价暂时承压

年,对于上市乳企来说可谓是遇上了“水逆”之年,乳业股年初至今平均下跌近20%。据Choice数据,截至8月10日,在A股上市的30家乳企中,有27家公司年内出现下跌,仅有3家实现上涨。

具体来看,在下跌的27只股票中,品渥食品、熊猫乳品两只股票跌幅超过了40%,李子园、新乳业、妙可蓝多、燕塘乳业等5只股票跌幅超过30%,一鸣食品、西部牧业、维维股份、三元股份等8只股票跌幅超过20%,伊利股份、均瑶健康、麦趣尔、光明乳业等8只股票跌幅超过10%,其余4家跌幅在10%以内。

对于乳企股价的整体下行,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对《红周刊》表示,消费大类的主要行业,业绩增速都出现了一定的压力,原因主要是疫情的反复,对于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导致业绩承压,进而反映在股价上。

在股价上涨的公司中,阳光乳业、皇氏集团年内股价涨幅均超过了75%,前者阳光乳业是5月20日刚上市的新股,上市初期的连续涨停让其股价表现惊人。而后者皇氏集团股价的上涨很可能与其接连不断放出利好消息有关:年1月22日,皇氏集团宣布引入君乐宝为公司战投,紧接着股价大涨;4月27日,皇氏集团披露一季报净利同比暴增.7%;5月16日,公司又披露“航天菌种”将被利用到公司产品之中;6月14日,皇氏集团涉足光伏产业消息不胫而走;8月3日,又放出未来5年推动建设10个万头牧场的消息。

不管怎样,A股乳企市值两极分化现象是较为严重的。剔除温氏股份等相关概念股不算,A股市场中,市值超过千亿的仅有伊利股份一家,其以亿元市值成为A股乳企当之无愧的霸主,而妙可蓝多、光明乳业则分别以亿元、亿元的市值位列第二梯队,新乳业以接近百亿的市值位列第三梯队,剩下的乳企市值均未超过百亿。

港股乳企年内股价表现与A股如出一辙。《红周刊》选取了8家港股上市的主要乳企,截至8月10日,除了龙腾国际控股、雅士利国际上涨外,澳优、蒙牛乳业、优然牧业等6家公司股价均出现10%~40%下跌。市值上,蒙牛乳业以亿港元的市值成为港股乳企“霸主”,中国飞鹤以亿港元位居第二,其余6家市值均为超过百亿港元。

对于当前上市乳企股价年内普遍承压情况,杨畅认为,随着疫情逐步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部分疫情管控措施的刚性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未来消费向上修复依然是大概率事件,“乳制品作为刚性需求,在经济向上修复的过程中,行业景气度将会很快得到恢复。”

为提升自身竞争力

中小乳企扎堆IPO

与上市乳企股价表现不佳相反,年内中小区域型乳企上市的热情却是依然高涨。据统计,除了阳光乳业已经在今年5月成功登陆深交所外,还有13家乳企也相继启动上市计划。

除了君乐宝、菊乐股份、认养一头牛在7月份披露上市计划外,今年1月,已在新三板挂牌的内蒙古骑士乳业正式宣布转板北交所;黑龙江老牌乳企完达山乳业已完成IPO会计服务和法律服务招标采购,并于年1月完成6.6%股权的挂牌转让,以“优化股权结构”。有分析认为,此举就是为了推动完达山尽快上市。

今年3月,中国第五大奶牛牧场运营商澳亚集团招股书在港交所披露,拟将募资用于扩张牧场群等;6月,羊奶粉企业宜品乳业召开了IPO战略研讨会,此外,还有花花牛、越秀辉山、温氏乳业等企业也都在冲刺IPO的路上。

实际上,这并不是乳企的第一波上市热潮,在此前的年,李子园、优然牧业就分别登陆了A股和港股,而在年,科拓生物、均瑶健康、品渥食品、熊猫乳品、一鸣食品为代表的众多乳制品上下游企业也扎堆登陆资本市场。

虽然如此,但相比之下,今年高达14家乳企扎堆上市的现象在乳业历史上还是较为罕见的。乳业分析师宋亮对《红周刊》表示,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生产、新业务投放等都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上市不但可以让部分乳企通过融资来缓解流动性风险,同时也可以通过上市优化原有股东结构和股权关系,建立起一种激励机制,实现企业管理层的高效运作。当然,还有一些企业上市的重要原因是管理层为实现变现、让企业有更好的估值,以便套利走人。

“成本上升、竞争加剧,都需要乳企具有更多的资源投入,进行研发和创新,特别是区域型乳企实力相对较弱,上市融资就是必然的选择。”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对《红周刊》表示,另外,疫情时期非上市乳企相比已上市乳企抵御风险能力有明显不足,若能上市,对提升乳企特别是区域性乳企的竞争力是具有正面效果的。

“得奶源者得天下”早已成为行业共识。《红周刊》梳理相关公司的招股书发现,在目前冲击IPO的乳企中,IPO的募资除了主要用于投建生产基地、扩充产能、营销网络建设及补充资金外,还纷纷加码上游奶源建设。譬如,骑士乳业拟募集资金约2.61亿元,用于子公司奶牛养殖项目;认养一头牛拟募集资金18.51亿元,其中,9.77亿元用于海勃日戈智慧牧场建设项目;菊乐股份拟募集资金13.63亿元,其中3.39亿元用于古浪县菊乐牧业奶牛养殖项目。

这一现象显然与近年来奶源争夺战不谋而合。据了解,蒙牛将现代牧业、中国圣牧等原奶企业收入旗下,伊利则将赛科星、中地乳业纳入囊中。年7月,新希望乳业出资7.09亿元入股现代牧业,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北京三元收购首农畜牧46.37%的股权;年8月,新希望乳业宣布斥资17亿元收购宁夏寰美乳业股权;同年9月,飞鹤耗资26.4亿元拿下了东北地区的原生态牧业。

宋亮表示,过去十年间,国内散养户和中小牧场相继退出,与之伴随的是中国奶牛存栏数量的急剧下降。“大乳企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奶源,能够进一步保证奶源的质量和数量,并有效降低成本,正在冲击IPO的中小乳企则通过布局下游牧场,如果能顺利上市,不仅能够更好地整合其他牧场,还可以在下游乳企合作中掌握更多话语权。”

乳业“两超多强”格局已形成

上市可以快速筹集资金壮大规模,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截至目前,年内14家拟上市的乳企,仅有阳光乳业一家能够成功上市,还有几家乳企在上市途中多次受挫。

譬如,被誉为“IPO钉子户”的菊乐股份早在年就向证监会递交招股书,但因分公司出纳挪用公司巨额资金收到证监会警示函,在年3月撤回材料,IPO审查遭终止。年7月,该公司第二次开启IPO征程,但随后因出纳挪用资金事件、货币资金披露不实等问题遭中国证监会出具警示函而再次终止。年6月11日,菊乐股份在证监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