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蒙牛利润只有伊利三分之一乳业双寡头要变单 [复制链接]

1#

因旗下公司雅士利和现代牧业巨额亏损,在港股主板上市的蒙牛乳业去年曾出现7.5亿的巨额账面亏损。今年上半年,蒙牛业绩恢复增长,利润同比上涨4.7%。资本市场反应亦正面,公布业绩次日,股价高开,收盘上涨5.42%。

但利润增长难掩痼疾,蒙牛耗费巨资入股的现代牧业和雅士利仍然巨额亏损。更为严峻的是:蒙牛不仅营收被伊利大幅超越,当前利润也仅为伊利的约三分之一,市值也只相当于伊利的四成左右。

中国乳制品市场蒙牛伊利双雄对峙的局面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但在中粮入主蒙牛八年之后,从市值和利润的角度来观察:双寡头对峙似乎正向单寡头独强的局面演进。

事实上,中粮系的上市公司正成为很多投资者套牢的深坑。今年上半年,在A股上市的四家中粮系公司股价无一例外地都在下跌。在港股上市的七家中粮系公司,除了大悦城之外,集体跑输大盘。

中粮执掌之下的蒙牛,真的会掉队吗?

双寡头要变单寡头?蒙牛利润只有伊利三分之一

蒙牛公布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营收为.65亿,同比上涨8.1%;净利润为11.28亿,同比上升4.7%。业绩看似不错,但与同期伊利相比差距相当明显。今年上半年,伊利净利润为33.64亿,蒙牛的净利润只相当于伊利的33.53%。

伊利和蒙牛的双雄对峙,是最近十多年中国乳制品市场的基本竞争格局。蒙牛成立于年,创始人牛根生原是伊利集团副总裁。年伊利总营收已高达3.55亿,蒙牛的营收只有万,还不到伊利的零头。

但到年,蒙牛营收就已超过伊利,并成为首家营收迈过亿元大关的中国乳企。当年蒙牛的营收达到亿,而伊利仅为亿。

那时蒙牛在液态奶上的优势更为明显,据尼尔森数据:当时蒙牛的液态奶市场占有率达到40.7%,而其它两名竞争者总共才占28.1%。

但是,随后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给整个中国乳业市场致命的打击,蒙牛因为有业绩对赌在身,面临被外资控盘的局面。

9年7月,中粮以30.58亿港元的代价增持了蒙牛11.13%的股份。增持后,中粮持股比例达到20.3%,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从股权结构上,蒙牛实际上已经成为带有国企色彩的上市公司,但牛根生仍然担任公司主席。

年,牛根生辞去蒙牛董事会主席职务,这标志着蒙牛正式进入中粮系主政的阶段。也就是在这一年,蒙牛的总营收重新被伊利超过,且差距也有越拉越大的趋势。

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财报绘制的蒙牛与伊利营收走势对比:

不只是营收,蒙牛的一些优势产品,市场份额也被伊利赶超。以白奶市场为例,白奶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乳制品细分市场。据兴业证券研报,伊利的白奶市场份额从年起超过蒙牛后,一直占据市场首位;在基础白奶市场,年伊利市场份额已达到37%,而蒙牛仅为28%。

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蒙牛与伊利的此消彼长,与双方的股权架构变化有很大关系。原本被贴上民企乳业巨头标签的蒙牛,在后牛根生时代,已经成为典型的职业经理人治理结构。

蒙牛自中粮入住后,前五大股东均为机构持股,截至年底,其持股比例超过50%;但其高管团队合计持股却仅为0.5%左右,带有明显的职业经理人治理特征。

而伊利的最大股东持股不足10%,前十大股东持股仅为30%左右,伊利高管持股比例则接近8%,其高管团队与公司利益高度绑定。

蒙牛投资屡现败笔:巨资入股雅士利和现代牧业却持续失血

最近几年,蒙牛通过收购和参股进军产业上游的奶牛养殖和奶粉业务,入股现代牧业和雅士利。并表带来的收入增加,部分掩盖了蒙牛与伊利在主打产品上营收差距扩大的趋势。

但这两家被投资的公司,正陷入巨额亏损的困境。今年上半年,蒙牛应占联营公司亏损为3.54亿,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扩大29.51%。

蒙牛持股比例超过一半的雅士利(蒙牛持有雅士利51%的股份),今年上半年营收为10.05亿,同比下跌15.7%,亏损1.22亿。年雅士利就曾出现过3.2亿的巨额亏损。

年6月,蒙牛以约亿港元向雅士利发出全面收购要约,但此后雅士利的业绩开始大幅下滑。年雅士利营收仅为年的六成。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财报绘制的雅士利总营收与净利润:

更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